“我曾多次与忍者交手,他们很残忍,却并不蠢笨。在离武汉这么近的村庄,以河豚毒素折磨手无寸铁的村民,费时又费力,实在反常。”虽然确定了毒素,但对村民下毒的原因却并未明晰,沈错将此疑点指出,集思广益。
“身带毒素,又潜入城内。这是要投毒!”
“没错。在食水中下毒,引起城内混乱,里应外合!”
日本忍者的目的昭然若揭,但曾先生却提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河豚毒素毒性剧烈且无药可解。讲句不顺耳的,要下毒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我思来想去,却有不妥之处。这毒提取之后并不稳定,需低温保存,否则时间一长,毒性会大大下降。”
“低温保存?”沈错不解其意。
“正是。这毒素需要在零度以下存储。如今已经入暑,携藏这毒素进城后应该早已失了效力。看来…”曾先生叹了口气,“先前猜想并不准确。”
“不,正好相反!”沈错语气肯定,“我曾与五行忍者交锋,其中的水属忍者就能用寒气将人冻僵,维持低温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那真是…匪夷所思。”在见识了沈错的“神通”后,曾先生已能接受不少难以理解的事情。他虽信奉科学,却并不刻板。毕竟,允许“不科学”的事物存在,这本身也是科学。
讨论一圈,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好在日本忍者的投毒目的已被洞悉,如此也算是有所收获。众人便不再耽搁,继续向前,想着到达武汉后将此信息告知驻守的长官,好早做提防,剩余的细枝末节暂时搁置也不影响大局。
武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此循长江水道行进,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可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能达湘桂,故有 “九省通衢” 之称。它大体由武昌、汉口、汉阳三大重镇组成。
武昌是“首义之区”,为民国缔造之地,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傲立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更是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
汉口是金融中心。自《天津条约》之后开埠通商,德、俄、法、日等国相继在汉口设立租界,刺激了经济发展,一度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 的繁华景象。
汉阳则是工业中心。张香帅督鄂后在汉阳办起了铁厂、兵工厂等大型官办工厂,同时兴修铁路、公路、渡口,开启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武汉之于民国可算是举足轻重!
也正因战略地位的重要,日本自晚清便已在《清国征讨方略》中提出计划欲进攻占领武汉,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一行人紧赶慢赶,于傍晚时分来到了武昌城外。与沈错想象中易守难攻的要塞不同,武昌几乎看不到城墙,从外观已极难看出这是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
远处,进出城镇的主要通道均有成队的国军士兵看守。排查的士兵不少,可涌向城中的百姓更多,顾此失彼之下,想要逐个细细盘问已是不能。
按照约定,由“三斤”和阿虎先入城汇报,剩余的入夜后再秘密进城。
于是,师生们便在郊外席地而坐,喝水歇息。趁着空暇,曾先生讲述起了有关武昌的见闻:“武昌之名源于以武而昌四字,此地历来为军事重镇。三国之时,孙仲谋便在此设立据点,凭长江之险,扼中游咽喉之要。武昌原有城门九座,香帅为修铁路另开一门。这十座城门配上城墙使得城池如铁桶一般!但北伐之后城门和城墙几乎被拆光…”不止是学生们,沈错等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夜幕降临,各要道人流渐稀,武昌城灯火闪亮,虽星星点点并不成片,却足以让沈错惊叹不已。
“这武昌城啊,建有电厂,城中心洋人居住之处均有电灯。”曾先生见众人惊讶的表情解释道。
“那这边呢?”有学生望见不远处的城郊也有灯光。
“那里应该就是国立武汉大学了。”曾先生猜测道。
“日本人都快打到这里了,他们还不搬走吗?”另一学生发问。
“听说西迁去四川了。”曾先生眼中透着无奈,“有人想走,自也有人想留下,总有人愿与武昌共存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