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句喊话直击人心,连刘启明也失去了战意。就是嘛,凭啥杨武独得钱财,凭啥跟着他让他在清廷买好,又凭啥给他卖命?
王朝兴四下环顾,发现手下兵将都现出犹豫徬徨之色,手中的刀枪也垂了下去,不禁哀叹一声,此战已不可为。
看着追兵纷纷下马弃械,吴三省不由得捋须微笑。心道:这小子,勇悍时堪为三军之冠,耍起嘴皮子也是厉害无比,句句切中要害,竟是兵不雪刃便收降了这一股叛军。
其实,追兵不战而降,窦英的喊话瓦解只是一方面。突如其来的包围震慑,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况且,投降只是两个字,但要做起来,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因为,投降就意味着放弃曾经效忠的朝廷,放弃已经获得的官爵。还要背叛曾经的战友,屈服于曾经的死敌。
这巨大的反差,在心理上便是一道难以迈过的坎。
而投降后又是什么结果,是优待还是贬黜,是不是比投降前更好,会不会被当作炮灰,这也是不得不让人犹豫踌蹰的问题。
所以,但凡能有一丝希望,那些随波逐流的普通士卒也愿意跟着本心去走。除非是无能为力,或是彻底绝望,才会做出最后而无奈的选择。
毕竟他们是最底层的,投降后的荣华富贵也轮不到他们。甚至现在说得天花乱坠的杨武之流,投降过去也多半不会记得承诺,不会与小兵共享富贵。
收降、整编,窦英和他的手下,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虽然不是照搬照抄,但经验还是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为了不使杨武有所警惕,或者是提前开拔去投降清廷。窦英率领两千骑兵,由刘启明、王朝兴等少数降兵降将作引导,直扑南甸。
定朔将军吴三省则率领旧部看押降兵,休息整顿后再向南甸进发。
等到第二天,吴三省带领人马赶到南甸时,看到的是杨武等叛将的首级在营寨的旗杆上悬挂示众,乱兵已经被窦英收拾得服服帖帖。
尽管知道追兵投降后,杨武已经没有多少兵马,肯定不是窦英所部的对手,但以个位数伤亡的代价平定叛军,吴三省知道后依然是震惊不已,钦佩备至。
而对于窦英及其手下来说,这就等于平定孙崇雅的翻版。
有刘启明、王朝兴带路,骑兵直接入营,猛扑杨武大帐,一举将其击杀斩首。除了少数顽固分子不自量力,上前厮杀外,绝大多数乱兵在这突然袭击下都是措手不及,很快放弃抵抗。
当然,刘启明和王朝兴在这平叛行动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他们呼喝号召下,乱兵的军心士气很快瓦解。
得知吴三省率军来到,窦英亲自出来相迎,引着吴三省走进了大帐。本来帐内还是欢声笑语,两人一进去,众将赶忙敛声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