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锦斓袈裟上爬满了贪嗔痴(1 / 1)杏坛一笑首页

锦斓袈裟出自灵山,是如来佛亲手交给菩萨转送取经人的。这是件宝衣,玄奘穿上后,僧人误把他当成了地藏王。锦者,金也,一寸锦一寸金;斓,灿烂多彩。锦斓袈裟上缀满金银珠玉舍利子,据说任意一件饰物都能辟邪。功能强大的袈裟,穿上后,有诸神护佑,可以免堕轮回。锦斓袈裟太过贵重,唐三藏只在重要场合穿过几次。平日放在包袱里,小心呵护。锦斓袈裟失窃案,是《西游记》中的重大案件之一,记载在第16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唐僧从长安出发,走了一万多里地,离开唐朝地界已经五六千里,带着孙悟空和白龙马到达观音禅院,即将经历八十一难中的第十一难。

这个寺院的僧人对唐僧和孙悟空称呼老爷,不称法师、长老,仿佛一般市井之人。师徒不以为意,仍然借宿。天朝上国的和尚挂单,轰动全院,久不问世事的老院主出来会客。他拿出各种精美器皿、高级茶叶殷勤款待唐僧,唐僧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一位是270岁的老僧,一位是佛前金蝉转世、自幼出家,两人不谈经论法,对俗物着迷,禅堂内物欲横流。老院主穿戴讲究,命人抬出自己的家底——十二柜衣服,把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展示给唐僧师徒,“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和尚无需承担家族责任,修的是离生死脱苦乐,却如此爱惜皮囊、夸耀财富,可见其贪与痴。

常言道,有因有果,有果有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孙悟空争强好胜,不顾唐僧阻拦,将锦斓袈裟拿出来显摆,完全不担心人身与财产安全。炫耀什么就会失去什么,悟空在贪婪人面前露了财,引人犯罪,破坏人家的修行,将来自因自果不冤枉。占有欲不是爱。老院主经受不住诱惑动了奸心,以要仔细观看为名把袈裟骗走。但是拿到房间后,他却没有看袈裟,而是想办法据为己有。在他的一再启发之下,小和尚广智提议杀了唐僧师徒,老和尚“满心欢喜”。广智的师弟广谋,提议用放火的办法,“和尚闻言,无不欢喜”。广智广谋,广大的智谋都在于杀人越货、栽赃陷害。这一夜,全院231名和尚齐心协力,抱柴放火,没有质疑,服从命令,即使是一个邪恶的命令。可以说,禅院里的人都是有罪的。老和尚虽然修行了二百多年,戒不掉贪与痴,在一件漂亮衣服面前,想的是此物可做“传家宝”。孙悟空发现了危险,向广目天王借了避火罩,护住自家的师傅和马匹行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那火引到其他房子,烧了整个院子,只留下放袈裟的房子和唐僧歇息的房子。上天把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展现在眼前,瞬间又毁灭掉,好即是了,了即是好。对老院主来说,多么好的一次幻象呈现,菩萨渡他而不知,不能悟出色即是空,被痴心蒙蔽,为一件免堕轮回的袈裟,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老和尚丢了袈裟毁了房屋,听说唐僧等人还活着,便自杀了。是羞耻、畏惧,还是绝望呢?损人利己一场空,造业现世报。

黑风山的黑熊精,素与老和尚有来往,讲经说法教他修炼,发现火情前来搭救,本是有善根的。但是他看到锦斓袈裟,也起了邪念,不救人不灭火,偷走了袈裟。失去本心,违背信义,尽显贪、痴。唐僧一夜安稳睡眠,是心里坦荡还是听力太差?寺里狂风烈火,唐僧完全不知,对老和尚的贪恋毫无警惕!醒来后,见到混乱局面,他一边埋怨孙悟空,一边急切地问“袈裟何在?敢莫不是烧坏了也”。当得知袈裟已经丢失,唐僧乱了方寸,不讲究戒嗔戒痴,念动紧箍咒,把孙行者疼得死去活来。面对残垣断壁、僧众哀嚎、老院主自尽,唐僧没说过一句安慰的话。全部心思都在锦斓袈裟上,与死去的老院主一样的痴心。悟空多次大战妖怪,试图夺回袈裟,唐僧听说妖精要吃完了饭再打,也不问问悟空要不要休息、斋饭,只有愤怒、埋怨,对徒弟没有关怀理解与信任。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了《论语》。孔子外出回来,得知发生了火灾,马厩焚毁了,孔子问“伤人乎,不问马”。当时一匹马相当于现在一辆豪车,孔子只关心人,财产损失不在关注之列,何其温暖。唐僧的慈悲心欠缺了些。

黑熊精得到锦斓袈裟后,大喜过望,邀请众妖开“佛衣会”。他不知观音禅院的老院主因此自杀,还送了请柬。仰仗自己有些法术,对偷盗行为毫不避讳,还向失主展示自己的赃物。孙悟空来索要时,拒绝归还,仗势强夺。贪婪、痴迷到了骇人的程度。最后,观音菩萨来解决了麻烦。菩萨点拨悟空,是神是妖,只在一念善恶之间。悟空顿时醒悟。贵难得之货,见可欲之宝,锦斓袈裟上,爬满了众生的贪、嗔、痴。欲望无限,如果不戒,穿上了宝贝袈裟,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