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在县衙大堂上,六位首领听了廖立的话后,都沉吟了良久。莱修率先打破寂静说:“我愿意投降!”此话一出,顿时惊动了其余的首领。迷当暗暗地咬牙切齿说:“哼,没骨气的家伙!”这时,柯比南也向廖立三人答应投降。其余首领见状,也都纷纷表示投降。只有迷回一人还是一言不发。其余人都看向了迷回,等待迷回的表态。迷回心想:“这些家伙真是没一点骨气,这么快就被汉人的花言巧语给欺骗了。”于是拱手向各位首领以及廖立三人说:“各位,汉人有句话说得好,叫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说完,竟自离开了县衙大堂,出到了外面,带着自己的部族离开了平康县,潜入到了深山老林中。
这边县衙大堂上,雅单首先开口,他担心地对廖立问:“迷回他不同意投降,朝廷还会答应允诺我们的事情吗?”廖立笑着回答说:“各位首领放心好了,朝廷不会失约的。”首领们都松了一口气。廖立看到任务已经完成,于是向首领们告辞,离开了平康县。
回广柔县的路上,句扶好奇地问廖立是怎么知道朝廷会答应减轻汶山郡的赋税兵役的。廖立哈哈大笑地回答说:“这当然是猜的。”句扶不禁一呆,重复了一句:“猜的?”廖立不屑地回答说:“当然,如今是文伟执政,他为人虽然保守迂腐,但也算爱民如子,我敢肯定,他绝对会减免此地的赋税的。”句扶恍然大悟说:“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你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廖立反而一呆,不解地问:“什么谈话?”句扶连忙说没什么。句扶心想:“将军派他前去招降,估计除了他能说会道之外也想到了他会想到这一层吧。”内心不禁对姜维更加佩服。
就在这时,廖立却得意地对句扶问:“孝兴,你可知道我刚开始的时候,为何对他们说话那么地狂妄。”句扶回答说:“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不知道,不过细想之下便明白了。”廖立听了,心中不悦,心想:“你个老粗明白什么?”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对句扶说:“哦,是吗?那你说一下吧。”句扶听了,瞟了一眼廖立,看不出来他有任何表情,然而刚才明显听出了廖立的语气有些不高兴,句扶心想:“还是故意说错一些吧,以免被他记恨。”于是回答说:“这是为了向夷人展示出我大汉的实力,逼得他们不得不投降……”廖立点了点头问:“不错,还有呢?”句扶故意反问:“还有什么,不就这些了吗?”廖立哈哈大笑说:“孝兴啊,你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句扶又故意问:“其二,其二是什么?”廖立捋了捋胡须,乐呵呵地回答说:“先不要着急,我再给你详细地解释一下这其一。其一就是我军虽胜了夷人一阵,但也只是搓了一下他们的锐气而已,他们未必肯臣服。所以,我和他们谈话时,前面故意说得十分的自大,虽然这会使这些夷人生气,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同时也能使他们觉得我这样做是因为有恃无恐,会让他们觉得我们的实力十分强大,再加上他们刚刚输了一阵,因此这种想法肯定会不自觉地在心底里出现,从而导致其抵抗之心减弱,更容易投降我们;至于其二嘛,则是为了震慑住他们,他们当时可能对我的话十分生气,但我估计他们现在回想起来肯定是十分地后怕,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实力和我们相差甚远,今后他们肯定不会轻易再起兵造反了。”说完,得意洋洋地瞧着句扶。句扶心想:“和我想着差不多。”脸上则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对廖立的话表示明白。廖立此刻心情甚好,也不管这其中的真伪。
又过了一会儿,廖立又看向宁随,上下打量了宁随一会儿。宁随被廖立瞧得浑身不舒服,对廖立问:“有事吗?”廖立回应说:“你姓宁是不是?”宁随点了点头。廖立又说:“你是宁直的儿子吧。”宁随吃了一惊,心想:“他是怎么知道的?”廖立看着宁随吃惊的样子,又说:“你是不是在想我是怎么知道你的身份的,对不对?”宁随一见又被他给猜中了,于是又点了点头。廖立又问:“那你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猜出你的身份的?”宁随又点了点头。廖立又捋了捋胡须,回答说:“其实很简单,伯约的身边冷不丁地来了你这个姓宁的幕僚,想想都很可疑。不过伯约竟然让你成为他府上的幕僚,说明他对你很信任。他为何信任你呢?我觉得要么是你聪明才智过人;要么你是蜀中大姓,在蜀中有一定的威望,不然伯约是不可能把你招进府里做他的幕僚的。然而根据我对你的观察,第一个显然不是,那么只剩第二个了。而蜀中的宁氏大姓,我想来想去也就只有二十年前,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一夜暴富的江州宁氏这一家了。这江州宁氏虽然在朝廷上没有什么影响力,可是其在江湖上的影响力却是数一数二的。而江州宁氏现如今的家主正是宁直,如果是他的话,应该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可你显然不是。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你是宁直的儿子了。”宁随被廖立这一番言论给折服了大半,心想:“虽然有些地方猜错了,不过他竟然这点信息就猜出了我的身份,可真是厉害。”一旁的句扶也佩服地心想:“难怪丞相在世的时候,评价其为‘楚之良才’,果真一点也不假。只是其恃才傲物,瞧不上其他人,这样不利于我大汉内部的团结。”同时廖立也在心中想:“伯约竟然拉拢了江州宁氏,看来是做了长远打算。不过,说起来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黄元掠夺来的财宝十有八九就落在了这江州宁氏的手上。伯约既然拉拢了他们,那么财宝十有八九就落在了伯约的手里。伯约这些年来一直提倡着北伐,若是公琰还在世的话,伯约绝对会将这笔财宝交上去,帮助公琰北伐的。可惜的是公琰已经去世了,现在执政的是文伟。文伟这家伙执政来说算是一把好手,就是太过于保守,肯定是不会让伯约全力北伐,耗费国力的。若是如此的话,伯约应该是不会把那笔财宝交上去给文伟的。既然这样,我何不以此来要挟伯约,让他帮助我回到朝廷里边。”想到了这里,心里不禁美滋滋的。
很快地,几人便回到广柔县,见过了姜维,将情况简要地告诉了姜维,虽然有一位首领不同意,不过无关大局。招降任务也算是勉强完成。姜维听后大喜,设宴犒赏。宴席之中,廖立约了姜维单独出去,不知道做些什么。
这边宁随和句扶坐在一起,被句扶看管着。有几名将领上前想要打探宁随的信息,都被句扶一一给巧妙化解。宁随独自喝着闷酒,内心所想的都是姜维什么时候北伐。
过了一段时间,只见姜维独自一人回来,廖立却不见了踪影。有将领问起时,姜维只是回答说廖立回家了。接着,姜维回到了自己的帅案上,回味着廖立和自己所说的话。
起初,廖立的确是以黄元宝藏的事情要挟姜维,逼迫姜维助其回到朝廷里边。姜维被迫无奈,只好答应了廖立的要求。廖立又说:“伯约,我呢,只是想回到朝廷上而已,你别见怪。”姜维点头回答说:“我明白。”廖立又说:“其实,我和你一样,都是支持北伐的。只是我们的想法可能会不一样。”姜维听了,有些好奇,也有些疑惑,对廖立问:“廖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廖立哈哈一笑说:“你想要北伐,只是为了完成诸葛亮的遗愿,是吧?”姜维点了点头说:“没错,丞相待我恩重如山,我就算死也难报其万一,所以我一定要完成丞相未能完成的事业。”廖立哈哈大笑说:“糊涂,糊涂!诸葛亮喜欢这样子不切实际,你也是!”姜维有些生气地说:“廖公请不要这样说。”廖立于是收住笑说:“伯约,我且问你,仅凭益州一州之力,真的能光复汉室,还于旧都吗?”姜维犹豫了一会儿,回答说:“难。”廖立点了点头说:“不是难,是根本不可能,除非魏国能够出现足以动摇他们国本的内乱,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姜维听后,明白廖立所说的十分有道理,可眼下又能如何呢。于是虚心请求廖立说:“那以廖公之见,该当如何北伐呢?”廖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姜维:“伯约可知道黄巾之乱乎?”姜维点了点头,回答说:“自然知道。”廖立又说:“黄巾军是由太平道教演变而来,声势可谓十分地浩大。当初朝廷看似是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平定这场叛乱,实则只是诛灭了以张角、张梁、张宝等人为首的叛乱而已,还有不少的余党在各地叛乱。比如汝南的刘辟、龚都;北海的管亥;黑山军首领张燕以及青州的黄巾军等。当初朝廷花了非常长的时间也没有全部平定完,只好对其中一些进行了招安,才总算是平定了这些叛乱。”姜维听后,心中不解,不知廖立为什么要去讲这些。廖立也猜出了姜维的想法,对姜维说:“伯约,我猜你心中一定疑惑我为什么会对你讲这些。其实理由很简单,我且问你,为何像张角张梁张宝这样的人叛乱,朝廷只是花了不到一年就平定了,可对于像刘辟、张燕这样的余党却久久不能平定,只好对其中一些进行招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姜维想了想,回答说:“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那时的朝廷已经被曹操所把持,等于是听命于曹操的,而曹操所面对的有袁绍、吕布、刘表这样的强敌,因此才没有多少余力去平定这些余党,只好对其中一些进行招安。我听说青州的黄巾军以及黑山军的张燕就是被其所招安。”廖立点了点头说:“不愧是伯约,一语中的。不过,我认为还有另一个原因。”姜维问:“什么原因?”廖立捋了捋胡须,回答说:“黄巾军基本上都是穷苦人民出身。其之所以要造反,只是为了能够有一口饱饭吃而已。然而他们终究不是经过正规训练的军队,尽管其人数再多,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什么实力。只要是碰上稍微经过正规训练的官军,就很容易被打败。张角、张梁、张宝等人就是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想着人数比官军多,和官军硬碰硬,自然是输得很惨。反观那些余党,他们的行踪就飘忽不定,有时出现在这里,有时候又出现在那里,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下一步会出现在哪里,因此朝廷往往很难将他们围剿,这也是这些余党能够存活得久的原因。”姜维听到这里,已经有些明白了过来,试探性地问:“听廖公的意思,莫非是想与魏国打游击?”廖立点了点头说:“伯约你也算聪明,明白我的意思。”接着,廖立又解释说:“汉、魏两国实力差距过大,若是死守,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迟早会被魏国一步步给吞没。相反,以攻为守,消耗魏国的资源,使汉魏两国差距不会过大。这样的方针战略固然不错,但每次都是派遣大军和魏军正面对抗,即使次次都能赢,我军也会有所损失。更何况,我军也可能不像魏军一样,可以输很多次,顶多只能输一、两次,而且还不能输得太大。可要是这样的话,谁能保证不会输得太大呢?是你,是我,还是已经去世的丞相?都不能够完全的保证。因此,我认为,北伐不应该看重一土一地的得失,应该是注重一个字——‘搅’!尤其是壅凉之地,搅得是越乱越好。就像那些黄巾余党一样,此起彼伏,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往往让朝廷摸不着方向,不知该向何处使力。若是我们能够按照黄巾余党这样的方式去搅乱壅凉之地的话,即使得不到寸土寸地,魏国也会耗损许多的人力物力去整治此地,其所动用的财力肯定会更多。只有这样,两国的实力才会越拉越小,我们才有可能打赢魏国。而完成这个‘搅’字,只需要万余人的军队前去就行了。这样长此以往,魏国国力就会有所耗损,而我国国力即使损失最大,也只是会损失这万余人而已。你觉得呢,伯约?”廖立的这一番话,无疑是给姜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姜维不禁细细沉思了起来。
廖立见姜维重视了自己的话,心想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便向姜维告辞。姜维还想让廖立留下吃完饭再走。廖立直接了当地拒绝了。临行前又特意提醒了姜维把自己弄回朝廷里边。然后才潇洒地离开了。
回到宴席之中,姜维思考着廖立对自己所说的话,以至于宁随到了自己的面前,喊了几遍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察觉。宁随耐着性子又喊了一遍,姜维才听到,对宁随问:“有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