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们一家分到了惠民垦区甲干渠卯支渠的二泉堡,我们正在南去的路上呐。”
“你大伯呢?”
“大伯一家在济民垦区,也就是集训营那里的河对岸。”
“你舅家呢?”
“舅家得往北走,他们要过了五牛堡,要去抚远堡那里。”
“那不是越走越远了么?”
“娘,听教习说,抚远堡距离二泉堡四百多里呢。”
“啊,那以后要去你舅家,怎么跑得动哦。”
“娘,去舅家的事情不用烦心,教习说,等大河一开,两边会通船的,到时候从二泉堡坐船,顺流就能到舅家哩。”
惠民垦区甲干渠卯支渠的二泉堡距离刺史府两百多里路,但是,因为河面未开,浮桥未通的缘故,高家一行人要到规定的渡河地点渡河之后,才能沿着道路抵达目的地二泉堡。
到了第二天黄昏的时候,他们终于抵达了规定的渡河地点,刺史府在大道边设置了专门的人员负责渡河安全,这里搭建了十几个帐篷,最前边的地方摆放了几张折叠桌子。
“甲干渠的屯长,请前来报到。”
甲干渠共包括二十条支渠,每条支渠共有十个屯堡,按照这次分配的人来看,每个屯堡只有三百二十人左右,可以说不满编的屯堡也就是搭了个屯堡的架子,后续还会有移民进行补充。
即便是如此,长长的移民队伍也包含了四万多人口,这些都是北上移民队伍经过初次混编之后形成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京畿地区的移民人口。
高家所在的二泉堡的临时屯长,是一名年轻后生,一路之上,二泉堡的移民已经基本认识了这位最大的屯官,此刻他正手执一面小红旗,站在已经整好的队列的最前方。
经过临时集训营地的整训,移民已经习惯了排队,这名名叫吴本的年轻人,曾经有过在第一次百屯计划屯堡当中担任副屯长的经历,因此做起事情来,毫不拖泥带水。
不但一路之上把二泉堡的堡民都照顾得很好,而且做事仔细,已经初步得到了二泉堡堡民的信任,此刻他已经完成了报道,更是最先整理好队伍的一批。
“完成整队的屯堡,由各自屯长带队,有序通过临时便桥。”
所谓的临时便桥,是用木板在冰面上搭建而成的,这里的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冰面也相对平整,在完成便桥搭建之后,已经运行了十多天的运行了。
吴本原本就是沃野县的原住民,对于大河并不陌生,此刻他一马当先,把手中的红色小旗帜高高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