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金州府,潘小安向安陆海做了工作报告。
他详细的诉说了,此次海外扩张的成果,以及战略意义。
安陆海六部,对于潘小安的战果,表示认同。
在宋人心里,没有什么功绩,比开疆拓土更伟大。
至于继续增加军费,提高军人待遇,增加武器经费,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无非是,银子多少而已。
只要能打下土地,花再多银子也值得。
“小安大人,随着土地不断扩大,安国府的官员,明显不够用。咱们是不是,也应该举行科举考试?”
诸葛瑞是吏部尚书,也充当着宰相的角色。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提这件事。
“诸葛,你这个建议是对的。我想是应该选拔一批人才。
只是,类似于科举的事情,咱们安国是不办的。
如果真要选拔人才,还是选拔一些百科技艺人才吧。”
“小安大人,科技人才专职于技术。他们对于事务的协调,十分不擅长。
如果琐事羁绊了,他们太多精力。这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危害。”
诸葛瑞继续分析,“这些科技人才,领会别人意图,是较为迟钝的。
他们无法快速捕捉,咱们需要的是什么?
或者说,他们更倾向于自己的研发,而不是从大局考虑,整体考虑。
这样,就需要一些人,来协调,管理和运营这些事情。”
听到这里,潘小安也不得不信服。
这就好比,后世很多技术大拿。他们的技术确实是好。但生活中,他们更像小白。
也许是不屑,也许是不愿浪费时间。他们甚至于,不愿与别人交流。
让他们领导一个技术部门,他们肯定是擅长的。
若是让他们管理资金,人事,进出原料,场地建设等等问题,他们又不擅长了。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八面玲珑,懂变通的人。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老话说,少一种人,不能成为世界。
嘴巴巧,善逢迎的人,确实有他们存在的道理。至少,他们比老实人更能让人开心。
“那就在技术人才里,选拔官员吧。你们做出章程,下发安国州府。
凡是年满十八周岁,有中学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考试。
这次,咱们总共选拔三百六十五名官员。你们觉得如何?”
诸葛瑞等人,便表示赞同。
很快,一道政令,就下发到各府县。安国二年夏,五月初一,开始大考。
以后,每三年大考一次,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上升渠道。
潘小安并不想增加过多的政务人员。
一是,会增加百姓负担。一是,他想改变一下,千百年来,科举为王的风气。
可现实是,仅凭潘小安一人,现在还改变不了什么。
安国大考的消息传达之后,瞬间引爆全国。人们围在一起议论,这可是名留史册,千载难逢的机会。
既然有考试,当然就会有第一名。这个第一名,可不就是安国的状元郎吗?
谁会成为第一个状元郎呢?
家里有学子的人,只要学历够,都去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