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既白,陆军装甲兵部队的特种合金研究中心灯火通明,这里刚刚收到了赵阳派人送来的最新技术图纸。
负责材料保障的李工程师正仔细端详着这一沓设计图,眼神中透露着兴奋和期待:
李工程师的思绪很快被拉回到核聚变驱逐舰的设计图纸上。
作为一名材料专家,他深知这个"超级工程"对材料性能提出了多么苛刻的要求。
"船体要用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种合金,这不是一般的钢铁材料能比的。"他喃喃自语,"而且还要有优良的耐蚀性和抗疲劳性,在苛刻的海洋环境中经受住风浪的考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工程师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纳米晶"材料。
所谓纳米晶,就是晶粒尺寸在纳米量级(小于100nm)的超细晶体。
它不仅强度高、韧性好,而且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材料的密度较传统钢材要低20%以上,可大幅降低舰船的整体重量。
"就用"Fe-Cr-Ni"三元纳米晶体吧!"李工程师拍板决定,"通过优化合金化工艺,再利用"均匀化退火"和"等离子烧结"提高组织均匀性,我们完全可以制备出满足要求的高性能船用钢材!"
想到这里,他迫不及待地进行了一系列工艺试验。转眼数月过去,一批批性能卓越的新型船板材料被源源不断地送往船厂,为新型驱逐舰的建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赵阳领衔的聚变堆研制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经过前期理论探索和方案论证,他们突破性地采用了"球形托卡马克"的堆型设计。与传统的环形磁约束方案不同,这种创新布局不仅大幅缩小了聚变堆的尺寸,而且通过在堆芯表面布设"极向场线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
"内真空室直径3米,包层厚度控制在50厘米以内,这样整个聚变堆的体积完全可以控制在27立方米以内!"一次设计讨论会上,赵阳信心满满地说,"这比陆基托卡马克装置小了近10倍,放在万吨级的驱逐舰上绰绰有余!"
"可是,这么小的聚变堆,等离子体参数如何控制?是否会影响聚变增益?"有专家提出疑虑。
"我们开发了专门针对船载聚变堆的巧妙控制策略"赵阳面带微笑,娓娓道来,"通过在真空室内壁装设大量的微波加热器和离子回旋加热器,利用射频波在等离子体中的吸收实现精确的"靶向加热",再辅以先进的控制算法,就可以在提高约束比的同时,确保等离子体压强、温度等关键参数的稳定性。"
在座的物理学家们纷纷点头,对这个大胆的设想表示认可。
紧接着,赵阳又着重强调了聚变堆的辐射防护问题:"在极端战场环境中,我们必须严防聚变装置遭到中子照射,影响船员健康。"
"因此,我设计了一种对中子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石墨烯/硼化硅"复合材料,作为聚变堆的包层和舱壁材料。再在其内侧涂覆一层"富锂铅"涂层,利用Li-6对中子的吸收作用,可进一步降低辐射水平。"
说着,他展示出一组材料模拟图谱,上面清晰地展示出这种新型防护层对不同能量中子的阻滞效果。与传统材料相比,屏蔽率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
与会专家们啧啧称奇,这种独特而巧妙的设计,无疑让舰载聚变动力的安全性能更上一层楼。
……
让我们把镜头转向船厂。装配分段车间内,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钢板正被吊装就位,在熟练工人的操作下,它们被牢牢焊接在一起,渐渐勾勒出新型驱逐舰的雄伟身姿。
"这材料可真结实!"焊工们惊叹道,"这么薄的板材,硬度和韧性却这么高,过去用的钢板可完全不能比!"
"可不是嘛,据说这种纳米晶材料,强度比一般合金钢高50%以上,但密度却大大降低,大大提高了船体的承载能力,这下不愁装不下那些大家伙了!"
"就是,核聚变堆、电磁炮、激光武器……这些"黑科技"都得靠它扛着呢!有了这样的身板,咱们的新驱逐舰还怕谁啊?"
车间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嗡嗡的焊接声交织在一起。但这一切的喧嚣,都掩盖不住每个人内心的振奋和自豪。
他们知道,在这钢铁的森林中,一个新时期的"海上雄狮"即将呱呱坠地!它不仅代表着中华海军由大向强的转变,更昭示着一个泱泱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崛起!
……
又是一年盛夏,位于海疆腹地的某军工企业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
只见十几辆挂着特种标识的重型卡车依次驶入厂区,在接引人员的指挥下,缓缓停在一座硕大的装配车间前。
"快看,这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心脏"!"
随着一声令下,一个硕大的集装箱被缓缓吊起,露出了里面一个椭球形的庞然大物。它通体洁白,表面布满了错综复杂的管线和电缆,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晶莹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