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不被蓝军合围,红军指挥部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放弃正面防线,暴风雨师向后撤退至第二防线,与其他友邻的预备役部队及民兵继续坚守。
而此时的导演们,又放了一个大招。
居然有的首长想看看,现在的部队拆了之后,还能不能再原样的装回去,或者说会是溃成一盘散沙,还是能继续保持战斗力。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现代战争,我们无法真实的经历,那么演习就要极尽真实。
这其中,考验部队的,并不完全是你给我一枪,我还你一炮,亦或是拿着飞机导弹进行战术对抗。
兵棋推演也好,实兵对抗也罢,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图上作业,除此之外更要做的,就是对人的考验,一支部队是否能经的起摔打,主要是人。
而对人的考验,要在极限之后,看看他们的实际反应和结果是什么。
在这方面,从演习组织者的角度来讲,需要考验很多,把部队模拟成一场大溃败,也是一种方法,溃不成军的状态下,到底是消极的做鸟兽散,还是积极的采取措施,这同时也考验各级指挥员的实际训练水平和现有最基层兵员的综合素养。
要知道,之前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可是给全世界上了一课,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
几天后,新的方案就出炉了,情况设置是登陆部队的推进速度极快,地方预备役和民兵部队无法招架,因此这支蓝军直接杀到了我们后方,对我们师形成了合围。
既然合围,就要突围。
问题是现在的暴风雨师主力部队只剩下一半,其他的都打光了,而且被围状态下就意味着弹药和给养全部匮乏,我们要做好没吃没喝的准备。
这让所有的人都犯起了难,好在之前我们绝大多数老兵都接受过野战生存的训练,多多少少还能想些法子,只要能突出去,就不会饿到。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活人是不会让尿憋死的。
可是怎么突围呢?导演组对于蓝军的合围给的方案几乎是完美的,墩箭、号箭和破甲分队现在也基本上十去六七,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最后,师长决定集中全部力量,以预备队为主力,其他部队跟上,正面发起攻击,然后伺机突出去。
这一招蓝军并没有太重视,当信号弹打起,红军全线反击的时候,蓝军的指挥员就笑了起来,他们知道红军这是要虚晃一枪,准备打个冲锋就撤退。
这是以前战争中留下的老打法,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红军这是不想直接撤退被蓝军咬住。
于是,蓝军一边下达正面对冲,一边加快要求合围部队从背后抓紧时间发起攻势,以求直接把红军的火苗就地扑灭。
可是蓝军还是低估了红军,他们能想到的,红军又怎么能想不到?
现在给的考验环境,对于红军来讲是岌岌可危。
首长们抱着膀子坐在指挥室里一边吹着空调一边笑眯眯的想看红军顾头不顾尾出洋相,而红军自己不能乱。
其实,伺机突围的确是这样。
但是,红军绝对不是声东击西。
红军压根就没想着打一枪就跑,因为后面也有敌人,怎么跑都不划算。
于是师长就决定从正面突围,硬打出去。
他给我们三营和另外一个团的主力营下了死命令,一但找到蓝军相对薄弱的地方,我们必须向一把刀一样,用最猛火力撕出一个口子,然后前锋改后卫,马上就地组织防御阻击,保障大部队冲出去。
1团之所以称为1,就看这一仗了,打不出去,以后1团番号改成3团,放最后,倒第一去。
这招激将法确实挺损,也管用。
团长给我们做了战前动员,他通报了形势,也再次当着一堆导调员的面,热情问候了导演部的全部亲属。
然后,他告诉我们,真正的考验,可能马上要来了。
现在最难的一关,不是打出口子,而是打完了口子不能让蓝军合拢,得保障大部队通过。
他让我们所有的班长以上人员,都想一想湘江那场血战,想一想陈树湘将军的后卫师。
今天,我们三营既是前锋营,也是后卫营。
这就是说,在大部队跳出外线的同时,我们基本跳不出去了,我们不但要打的出,还要拖的住,甚至是被包围,然后打到最后一个人。
他问我们,想好了没有?怎么办?
“干!”大家异口同声,团长有些沉重,他知道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全团,但是现在这个局面,显然是导演部不想让红军整建制的突出去。
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万一突不出去了,被判定阵亡的就地收拢部队,活着的进山打游击,只要是演习一天没有结束,师部没有下达命令,就坚守到最后。
“是”
我们向团长敬了这次演习的最后一个军礼,然后各自做最后的准备,准备着未来有可能的各自为战。
这场硬仗,已经用不着太多的辎重了,甚至给养也没打算带太多,我们知道口子一旦撕开,蓝军就会拼尽一切想办法合拢。
就算我们能顶住一时,也肯定打不出去,最后的战斗要这么多吃的干啥?
反正给红军的模拟是被蓝军击成溃败,而且被围的部队是没有补给的,那就把省下来的,留给大部队吧,他们要跳到外线作战去,我们留在内线的不需要。
天明之前,信号弹打响,红军全线反扑,我们在第二梯队,时刻等着前方的消息。
就在一线部队发现了蓝军的薄弱处时,破甲分队和我们从两个方向同时发起冲击。
在第一梯队的掩护下,各攻击部队直接吹响了冲锋号,大规模进攻。
然后我们悄无声息的运动到目标阵地前,只听到连长一声枪响,九连居中,七连和八连在两翼,成三角阵型攻击前进。
营炮兵连第一时间内把携带的所有炮弹全部打光,机枪连锁定之前标注的蓝军火力点全力输出,保障我们向前推进。
我带着尖刀班甩出导爆锁开避通路,然后指挥二排成两路纵队快速通过,再掩护后面一三排通过障碍区发起攻击。
二排是老兵排,也是全连的拳头,老兵的光荣在此一战。
一切都很顺利,很快我们抢占了蓝军的阵地,然后就地修筑工事,准备阻挡蓝军的反击。
这时蓝军也意识到,红军这是要从正面突出来,然后从江这边绕个圈撤退,这种打法会直接改变蓝军的战略布局。
原来蓝军是想合围吃掉红军,再合围吃掉北部区域的全部红军主力,而现在如果让红军打出来,那么这个方向的蓝军即使会师,形成一坨,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红军还在,而且还跑到了他们的后方,这样如果关内红军主力出关,自己反而会被合围。
因此,一定不能让这股红军的计划得逞,必须把口子补上,让这个号称新中国陆军第一机械化师的部队,在这次演习中彻底消失。
蓝军是全国有名的王牌主力,我们虽然有名气,但不是王牌,所以他们有信心打掉我们,也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蓝军组织了疯狂的反扑,我们这两支尖刀营,也是越打越猛。
之前直接在蓝军战线上插了两个点,把截的部分,再由破甲分队配合主力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圈快速吃掉,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口子。
红军主力开始突围,我们就如同当年的一三军团一样,死守在两侧堵住蓝军。
时间就是一切,必须要快,红军的主力尽量的给我们留下弹药后就向后方打去。
他们的目的地其实不像蓝军想的那样,红军其实没有做所谓的出关合围这种考虑,因为导演部的这次演习也没有那么大的阵仗。
红军是选择了一个特殊的地貌地区,这个地区很有意思。
是一片大山中,有一个谷道,这个谷道是“人”字型,人的头冲着蓝军方向,后面的朝着关里的方向,这算是最后一道防线。
在人字的中央,有一个小山地,正好像一个塞子一样,把人字横着一分为二,现在红军主力师的兵力不足,因此这里是天然之选。
只要卡在这里,四面是高山,蓝军就是再先进的部队,哪怕是拿原子弹炸,只要红军还一息上尚存,他们的陆军部队就休想过去。
这就是地形的好处!
红军师长锁定了这里,把这儿称为此次演习的最大关键之处,也是自己最后的一张牌。
蓝军也意识到了这点,一直在关注这个地点,但是奈何红军防御圈再怎么乱,这个方向也是战略后方,重中之重,蓝军过不了江,后面登陆的即使孤军深入,也很难拿下那里。
那里考验的并不是部队的装备先进性,想要打下来,完全就得用人堆,必须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才行。
假如暴风雨剩余的主力在那里集结,加上之前防御在这里的红军直属预备队,那么整体情况就非常不乐观。
而如果红军要到达这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背后蓝军赶来之前,向后撤退,寻机夺路与那里的红军汇合。
红军为什么没这么走,要正面冲出去,绕一下呢?
蓝军想了半天,反复对着地图研究,最终突然一拍脑门,长征中的战例里这样的情况也不少,红军主打的就是出奇不意。
向后有被合围的危险,而且即使不合围,蓝军也会拼命的咬住红军,即使甩开伤亡也不小,这样的话,与其同样差不多的伤亡,为什么不正面突破,直接把后面的蓝军甩在大后方,就算蓝军追击,也相对好应付。
红军这招果然高明。
他们不知道的是,红军还准备了一个后招,就是如果蓝军追击,红军已经提前选好了几个地点,会突然刹车,设伏,打完再跑。
跑着跑着再突然刹车,打埋伏,揍一顿再跑,这样对红军最有利。
战场形势一下子会由被动改为主动,而且会大量消耗蓝军,蓝军则成了当年的国民党追兵一样,不但要被牵着鼻子,还会处处挨打,自己的优势装备全都用不上。
就这样,一场精心设计的围歼战,想看看红军溃败后是什么反应,硬是被红军打成了运动战。
只是可怜了我们,正如像当年陈树湘将军的后卫师一样,我们在突破时打的坚决,在保障大部队通过时守的顽强,但是也被围的密不透风。
蓝军已经吃了大亏,他是无论如何不会让左右两边的后卫营活着出去的,必须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