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坤书记所说一个人要想无忧无虑,不为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所扰,在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里,最起码家庭里得需要10万元的可支配收入。
但是在这个月薪资只有不到2000元的时代里,大部分人只能艰苦的活着,是他们不够努力吗,肯定不是,如果说单纯努力就能够过上好日子,那么道路两旁开豪车、住着大房子的肯定都是农民伯伯、工人兄弟,但是事实情况却是获取这些物质的这些人无一不是通过一些特定方式获得的。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蚕妇》写在北宋时期,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但是同情归同情,现实中有很多东西即便是知道其中的原理也很难做到根本性上的改变,即便是李坤书记贵为一世之长也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绝对的公平、正义,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均分配,也没有绝对合理的分配制度,屁股决定脑袋,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
从政治角度上来说稳定大于一切。
从商业角度上来说利润大于一切。
........
资本家不会让老百姓手里拥有过多的钱财,如果老百姓手里有过多的富裕,这些老百姓手里就会逐渐的具备生产资料同资本家做对抗,这种情况绝对不是资本家愿意看到的局面。
这也是西方在爆发金融危机时资本家宁可把牛奶、面包倒掉也不愿意分给吃不上饭们的老百姓们。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为何普通人只能成为普通人!”
“为何普通人只能成为普通人!”
最后从李坤书记嘴里发出提问。
萧启强最后听到李坤书记嘴中发出来的二问,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仿佛明白了点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有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