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东海恭王刘强之后,祖父为光禄勋刘嘉,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东汉后期大臣。
刘虞举孝廉出身,曾为东海郡吏,累迁幽州刺史,政绩卓着,颇有名望,后坐事免官。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为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安抚百姓。中平五年(188年),再次出任幽州牧。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累授大司马,封襄贲侯。董卓之乱时,拒绝袁绍的拥戴。
初平四年(193年)冬,因与公孙瓒关系冲突,率兵攻打,结果兵败被俘,惨遭杀害。
刘虞的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刘虞通晓《五经》,因政治黑暗,又与天子关系远,最初只在县中担任户曹吏,因能履行职务而获升为郡吏。后以孝廉身份成为郎,累迁为幽州刺史。刘虞任幽州刺史期间,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随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后因公事被免官。刘虞又改任甘陵相,深得东方夷狄民心,后因病归家。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攻破冀州诸郡。此后,朝廷再次任命刘虞为甘陵国相,前去安抚灾荒后的百姓,以俭朴为下属榜样,甘陵国大治。朝廷徵刘虞入朝担任尚书令、光禄勋,又以刘虞公族有礼,升他为宗正。
中平年间,车骑将军张温为讨伐边章等,请朝廷从幽州征发三千乌桓精锐骑兵。因朝廷克扣军粮、拖欠军饷,三千骑兵全部叛归本国。故中山相张纯对故泰山太守张举说:“如今乌桓叛逃,皆愿起兵作乱。凉州贼起兵,朝廷也不能平定;洛阳中又有人生出长着两个头的孩子,这是汉朝气数衰尽,天下将出现两位君主的迹象啊。你如果与我共率乌桓之众起兵,或许能成就一番大业!”张举深以为然。
中平四年(187年),张纯、张举与乌桓大人联盟,发动叛乱,进攻到蓟下,烧毁城郭,虏略百姓,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部队达到十余万,屯住在肥如。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传书到各州郡,说要代替汉朝。张纯又使乌桓峭王等五万人部队,进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
当时,丘力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将领公孙瓒无法抵御。朝中认为刘虞有德义,曾经当过幽州刺史,对当地士民有恩信,又为外族所附,如果让刘虞去镇抚,幽州可以不劳众而定。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正式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到达蓟县,精简了部队,广泛布施恩惠,派遣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将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又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丘力居等人听说刘虞到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事。张纯二人逃到塞外,其余的也或降或散。公孙瓒担心刘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外族得知此事后,便绕道到刘虞处。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张纯被手下王政杀死,首级被送到刘虞处。汉灵帝刘宏派使者升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刘虞先是推让,并举荐卫尉赵谟、益州牧刘焉、豫州牧黄琬、南阳太守羊续担任此职,但刘宏最终还是拜刘虞为太尉。
永汉元年(189年),董卓专权,派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拜刘虞为太傅,召他入朝任职。但因道路阻塞,任命竟不能够到达。
过去幽州因为地处边疆,与异族接壤,每年开支很大,常常要用青、冀二州的两亿多税收来补充幽州财政。当时因战乱交通断绝,无法调度金钱。刘虞在幽州追求宽政,劝导百姓种田,并在上谷与外族互市,还发展了渔阳的盐铁业,百姓热情高涨,粮食丰收,一石谷只卖三十钱。青、徐的士人百姓为避黄巾之难,来归附刘虞的有百余万口,刘虞都收留抚恤,为他们安排就业,流民们都像回到了家一样。刘虞虽为上公级的高官,但天性爱好节约,穿着破旧的衣服,一顿饭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荤菜。远近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变风气。
公孙瓒奉命征讨乌桓时,受刘虞的节度。公孙瓒只注重自己的部队强大,放任部曲侵扰百姓,而刘虞注重仁政,很关爱百姓,于是与公孙瓒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初平二年(191年),韩馥、袁绍及山东诸将商议,认为天子年少,而被奸臣控制,关东和长安远隔关塞,不知存亡,天下心无所归。而刘虞是年高望重的宗室,又民之所望,于是想另立刘虞为帝,因此他们派前乐浪太守甘陵人张岐等人带着提案,劝刘虞称帝。刘虞正色厉声呵斥张岐等人道:“你怎敢出此言!如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我受重恩,却不能尽忠孝之道,未能竭命清雪国耻。还望与诸州郡忠烈义士戮力向西,迎回幼主。诸君各拥州郡,应该尽忠王室,岂能如此心怀逆谋,玷污忠臣呢!”袁绍等人又劝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刘虞不听,但仍与袁绍他们联合(另一说,刘虞将使者收斩)。
当时,汉献帝刘协身在长安,刘虞派田畴与鲜于银出使长安。刘协想要东归,见到田畴等人后非常高兴。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身边作侍中,于是刘协派他偷偷地潜出武关,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来救。刘和途经南阳,向后将军袁术说明天子之意,结果反被袁术扣留。袁术派遣别的使者去找刘虞,说要一起派兵西进迎接天子。刘虞于是派遣数千骑兵到袁术那里,而袁术竟自己留下不予派遣。
起先,公孙瓒看出袁术耍诈,坚决制止刘虞派兵,而刘虞不听从,公孙瓒就偷偷派人劝袁术扣留刘和,并吞并刘虞派去的部队。刘虞得知后,与公孙瓒间的仇怨就更深了。不久,刘和找机会从袁术那逃跑北上,结果又被袁绍扣留。当时,公孙瓒已经多次被袁绍击败,还不断地进攻。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怕他成功后就不好控制了,于是不许他再次出兵,并稍稍削弱了他的权限。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又开始侵犯百姓。刘虞准备赏赐给游牧民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孙瓒抢夺,刘虞不能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朝廷也无力处理。
公孙瓒在蓟县大城东南修小城,与刘虞相近。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他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征讨他,先把这事告诉东曹掾魏攸。魏攸说:“如今天下引领,把您当作希望。谋臣爪牙,不可缺少。公孙瓒的文韬武略足以依靠,即使有小恶,也当暂且容忍。”于是刘虞停止动手。一年后,魏攸病死,刘虞又打算讨伐公孙瓒。
初平四年(193年),刘虞纠合诸屯兵,共计十万人,进攻公孙瓒。临行前,从事程绪脱下头盔,向刘虞谏言:“公孙瓒虽然有过错,然而罪名并未确立。明公不事先告知,敦促公孙瓒改弦更张,而兵起萧墙,这并非国家之利。加上胜负难以预料,不如休兵,以武力逼迫其就范。公孙瓒必定悔祸谢罪,这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虞以程绪大战当前提出异议,扰动军心,于是杀他示众。刘虞告诉士兵:“不要伤害其他人,只杀一个伯圭(公孙瓒)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