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正是大唐学府开学的第一天,整个长安的学堂已经完成了八座,都在同一天开学,这一日长安热闹非凡,由于李世民的号召,长安一些达官贵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大唐学府上学,每个学校报名的家长学生把学堂挤的水泄不通,一片热闹的景象,每个学校二十名学究登记的不亦乐乎,半天功夫,一个学堂就已经招满了三千人,还有好多人等着报名,不得以便让他们去别的学堂看看,结果八个学校都是一个样。
没有办法,礼部下午贴了十几张公告,让大家不要慌张,还有四个学堂已经在建设中,大约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始招生,没有报上名的,请稍等几天,那些没有报上名的家长,看到公告以后,才放下心来。
二十日早上八点半,大唐第一学府开始上课,李世民与李治坐着马车与众大臣缓缓而来,到了学校门口下车,李治与内务府总管李琳搀扶着李世民,慢慢走进,李世民见到学校门口的围墙上写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由得笑着点点头,对身旁的安羽汐道,“好,百年大计由现在开始。”转身望向大门口,见两边并无对联,只有空白的牌匾,已知其意,对长孙无忌道,“你看这里什么也没有,怎么不写副对联挂上?”
“皇上,这想必是安羽汐想考量一下皇上的文采来着。看来今日皇上必须要露一手才能踏进校门啊!”
安羽汐忙跪下磕头,“皇上,臣对于对联实在是一窍不通,实在没有考量皇上的意思。”
李世民此刻心情大好,给他留对联的方法正合他意,正好借此卖弄卖弄自己的文采,眯着眼想了一会,朗声笑道,“朕也知道你博学多才,断不可能连对联也不会,也知道你是有意来出朕的丑,也好,今天你就是这里的老师,来考量考量我这个学生,那我就不客气了,有了,文房四宝侍候。”
李世民边写,长孙无忌边念道,“墨润书香,古郡别开儒者苑。地灵人杰,新城频出状元才。”然后又是横批“大唐第一学府。”
一些大臣马上拍掌叫好,阿谀奉承之词不绝于耳,长孙无忌笑道,“托皇上洪福,将来大唐状元一定会在大唐学府中源源不断的诞生,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将为大唐所用,不出二十年,在这里读书的各位都将成为大唐精英,到时候我们大堂将更加繁荣昌盛,国富力强。”
李世民写完对联,显得相当的疲惫,坐着轿撵往里走,出现了第一座教学楼,也没有任何题字,李世民对李治道,“治儿,你有什么好题词?”
李治推让一番才开口,“,对联儿臣也想了一个,也不知妥与不妥,请父皇斟酌。公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个教学楼就叫礼圣门如何?”李世民点点头表示同意,众大臣自然也随身附和。连声叫好。
正在这时,里面传出一位女老师的声音,“这个念啊,嘴巴张开就是a,这个圆圈念o,这个念e,跟着我一起念。”一些童声跟着老师一起念这三个字母,李世民好奇的问,“这些小孩子念的这个是什么东西?想必也是你的杰作了。”
安羽汐笑道,“是的父皇,我们的语言多种多样,汉字发音也不标准,我想通过这些拼音来识别字,以达到全国统一的发音,如果从幼儿抓起,几十年后就会规范汉字的发音与读法。这也是一项比较艰巨而又长久的计划。”
李世民点头微笑,又往里走,另外一个教室传出一阵读书声,居然是那首游子吟,听到老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声音很脆很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一恐迟迟归,随缘寸草生,报得三春晖。”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盯着安羽汐,“嗯不错,这首诗是你写的,编入教材也使的。”
大家又往里走,走到了成年班,里面传出的是三字经,也是老师带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路读下去,李世民不由一怔,仔细的听了起来,读到最后几句,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国乃兴,传万代,永兴盛。
这后面几句是安羽汐加上的,去掉后面的历史,李世民听了也知道他为了讨好自己父子二人而加上去的,仔细回想一下刚刚听到的文章,只觉得这文章太博大精深,看着安羽汐道,“这想必也是你的杰作了,这文章叫什么名字?”
安羽汐笑道,“这篇文章倒不是我写的,是我小时候就读过的,名字就叫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