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1章 问道老子;得创儒道(2 / 2)金榜:我在玄幻发放榜单首页

对此,孔子似乎还一无所知。

百年后,孔子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仙尊,或者说是半帝强者——道德天尊老子。

虽是数万倍强于自己的人,但孔子在与其对话时却是毫无惧色,对老子所问之事皆是对答如流。

交谈之间,孔子甚至还能有精力反问老子,对此老子也是没有藏私,对孔子所问一一作出解答。

两人越谈越欢,最后坐而论道十八年。

待两人停下时,周遭百里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其中有人族,亦有妖族。

在两人停下后,周围生灵也都慢慢睁开了眼,拱手对两人作揖拜谢,口呼“老师大恩”。

对此,两人都心安理得的接受了。

此后,周遭生灵散去,孔子的弟子们也待在百米开外,此地,唯留孔子老子二人。

又过三日,老子带着满是赞誉的目光离去,孔子站在原地,持弟子礼相送,良久,才大呼:“大智慧也!”

此事过后,遵孔子仁道的生灵更多了。

......

又过八千年,孔子一行人已行遍半个人族,越来越多的生灵跟随着他一起修行。

这其中,也包括了十数位仙王强者,靠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孔子征服了他们。

此外,在这些年里,那些仙尊强者也开始在孔子这露面,有独自一人来的,也有跟着老子一起,三五成群的来的。

他们坐在一起,常常论道数十载,讲道声吸引着周边无数生灵。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灵践行仁道,孔子便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包裹在一片金灿灿的地域,浑身暖洋洋的,那其中,一条大道若有若无的出现在自己的脚下。

这期间,有一次孔子拜谒老子,在离去时,老子笑言:“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滚滚,孔子不由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老子闻言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

听罢,孔子言自己是忧虑“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

对此,老子却只说“此为自然为之”,又劝诫孔子学习水之德,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攻坚者莫之能胜......”

听罢,孔子恍然大悟。

老子点头,再次说到:“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孔子拜谢:“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又万年,孔子游历完人族,获益颇丰。

又过一万三千年,孔子游归故里,自闭山中八百年,感自然万物,悟宇宙变幻,融生灵万道与仁之体会,最终为天地再开一道,其名为儒。

儒之一道,仁为核心,德礼相随,学六经,习六艺,以理服人,仁德行天下。

(最开始时是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后来乐被删了,成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随着孔子的明悟,身上的气势也在不断攀升,转眼间便来到了仙尊之境。

同时,孔子体内的教化功德也被引出,凝聚成一层层圆环,整个天地都被染得金灿灿的。

对于这里发生的一切,整个大陆的生灵都能察觉,一抬头,他们就能看到孔子那所发生的一切。

本来成个仙尊是没这么大动静的,让整个大陆都注意到,那得要成帝才行。

但是,孔子另开一道,为大陆生灵的修行多开了一条路,如此功绩,自然是配得起这个排面的。

在众生灵都在惊叹时,一道声音也在他们脑中响起:儒道,当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