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依我来看啊,你何必发愁呢?”
“既然是英儿提出来的这件事情,说不定英儿自然有解决的办法呀!”
“他能小小年纪将大明气运的事儿看的这么长久,必定会有对策的。”
“你这个当爷爷的,为什么不能去问问他呢?非要在这儿愁眉苦脸的。”
朱元璋听到朱皇后的提醒后恍然大悟!
是啊!这件事情是朱雄英提出来的!那他自然会有解决的方法啊!
何必用他在这里百思不得其解呢?
……
燕王府。
朱棣与朱标等人在东宫沉思良久寻不到解决方法后,便离开东宫,回到了燕王府上。
此时正与一僧人坐在堂中,细细聊着朱雄英所说之事。
那僧人三角眼眶,形如病虎,正是姚广孝。
姚广孝洪武八年入金陵,洪武十三年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前些时日朱元璋挑选高僧随诗诸王,诵经祈福。
姚广孝经举荐被送往朱棣身边,与朱棣相谈甚欢,被朱棣奉为座上宾。
后来姚广孝又进一步成为朱棣府上幕僚。
于是朱棣从东宫回来后,便第一时间召来姚广孝,与他共议此事。
“广孝,今日召你前来是有急事同你商议。”
“我今日离府,得知有一高人推算,说我大明朝存在于世,最多二三百年。”
姚广孝看着朱棣神情严肃,便知此事并非作假。
故而大惊失色,环顾四周见堂下无人后,才敢细细询问朱棣。
“王爷,此言实在叛道离经啊!这高人,究竟是何人?”
朱棣见姚广孝大惊失色,已然变得麻木起来。
“这高人,便是我的侄儿,大明太孙朱雄英。”
听到朱棣的回答后,姚广孝微微蹙眉,还以为朱棣在哄骗他。
“王爷,此事事关重大,怎么能在这件事情上说笑呢?”
“太孙朱雄英是你侄儿不假,但他才八岁啊!”
“年仅八岁的小孩儿,并不能称得上什么高人吧?”
“若真是他所言,为何不当是童言无忌呢?”
但朱棣此时只能耐着性子,同姚广孝细细解释着。
“广孝,此事我并未说笑,当真是英儿所说。”
“六年前,父皇曾定下皇室宗亲俸禄规制,如今林林总总不过总岁入二十分之一。”
“但长此以往,宗亲越来越多,所需俸禄即便举天下之力也是不够的。”
“至多九代,举一国之岁入,耗数千万之民力,仅为供养皇室宗亲一族!”
“百姓肩负着宗亲、文武百官以及军队将士的俸禄,哪里能喘得过气呢?”
“更何况百姓生活本就凄苦,若再遇寒流、水患、蝗灾等事,哪里有活路而言呢?”
“如此一来,难保百姓不会走投无路,揭竿而起。”
“父皇当年,不也因为不满元人苛政,举兵推翻了元朝吗?”
“日后,怎么不会有人重新起兵,来推翻大明呢?”
“原先英儿说什么大明终将亡国,我也是不信的,可听他如此分析,又该如何不信呢?”
姚广孝看着面前神情严肃的朱棣,听着朱雄英对天下大势的分析,更是惊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