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7章(1 / 2)大夏烟雨首页

夏皇把事情想简单了,或许是手段太过温和,这才导致朱明理处处受阻。

这个想法刚冒出来便被吴忧否决了,若论对京都了解最深的人是谁,无人能出夏皇其右。

既然夏皇知道是这个结果,还让朱明理四处奔波,定然是在盘算着什么。

君心难测,吴忧没有深究的意思,摇了摇头,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有阻力是必然的,大夏已经建立百余年,深蒂固的条条框框,以及蝇营狗苟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前世的历史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推行的新政,冗官,冗兵,冗费,从客观上来看,新政是杜绝军中吃空饷,为朝廷节省支出,这样的政策不可谓不好,可为什么会失败?

原因很简单,因为新政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而某些人的势力庞大,在联合抵制之下,即使再完美的政策也会流产。

再说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一代名相,论文采和治国都不在范仲淹之下,他之所以重蹈范仲淹的覆辙,其实并不意外。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等等。

从初忠来说,王安石算是一代奇人,他想改变整个大宋,可结果却依旧失败了。

不是因为王安石的治国方向出了问题,而是他在凭一己之力动摇整个官僚主义根深蒂固的统治,岂能不败?

变法成功之人并不是没有,比如秦之商鞅,商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当时的秦朝并没有统一天下,秦朝的官僚主义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体系,再加上始皇的支持,这才能成功。

如果商鞅和王安石一个时代,让他变法,他的结局和范仲淹王安石并无二致。

如今的大夏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简单来说,把体系比喻成一块蛋糕,改变体系就意味着改变蛋糕的分配方式,这将牵动许多人的利益,朱明理处处碰壁也就合情合理了。

朱明理是一个实诚,这是吴忧的评价,不带任何的贬意。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吴大人,摊丁入亩是你提出来的,你总不能撒手不管吧?”

瞅瞅,都这样了,还不打算放弃,这份执着吴忧都打心眼里佩服。

沉吟片刻,吴忧摇了摇头:“朱大人,此时实施摊丁入亩并不是时候,我的建议是暂缓。”

吴家和朱家的势力太弱小,如果强行推行摊丁入亩,并不是好事,或许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吴忧分的清楚局势。

“什么?暂缓?那我近一个月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朱明理几乎跳脚,哪里还坐的住?

吴忧挥手,示意朱明理坐下,解释道:“朱大人,稍安勿躁,现在实施摊丁入亩阻力太大,如果强制措施,结果只会差强人意,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等。”

“等什么?”朱明理连忙询问。

吴忧没有隐瞒,回道:“等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们妥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