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靖难之役,朱允炆的微(2 / 2)双大明对比:给老朱看堡宗留学!首页

这么草率的吗?

底下的一众武将们也是在私底下议论纷纷。

“那位建文皇帝也太过草率了吧,只是一战失利,就撤了耿炳文的帅位?”

“是啊,这场仗,朝廷军队集结仓促,没有丝毫准备,军心懈怠,难免需要时间进行调整。”

“在加那位建文皇帝又主动给军队套了一个枷锁,这场仗能赢才奇怪了!”

“再说了,耿炳文极善守城,当年他率领区区七千人马,面对张士诚进犯长安州的十万大军,却硬生生的坚守了月余之久,能力不容置疑!”

“其实耿炳文就算不主动出击,只要能守住真定,扼住叛军侵袭的脚步,等朝廷调集各地大军,对叛军形成合围之势,燕王殿下的靖难之军,恐怕得不战自溃。”

“唉,说到底,那个小皇帝一是急于求成,二是质疑耿炳文的能力。”

众多将领议论纷纷。

站在人群中的长兴侯耿炳文环顾左右,撇了撇嘴,一脸无语。

你们议论我,不背着我点?

朱元璋沉默良久,始终说不出话来,

毕竟那是将来之事,他现在又能做什么?

只能选择相信李景隆了!

可是

光幕接下来的影像显示,

李景隆的能力比起老将耿炳文,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耿炳文实际只带了十三万人,就算首战失利,也能做到从容撤退,坚守真定。

李景隆召集各地大军,足足集结了足足五十万大军,却仍旧不是燕王朱棣的对手。

而且李景隆此人气量狭隘,贪功善妒。

五十万大军围困北平,久攻不下。

手下将领瞿能历经艰辛,几乎快攻破张掖门了,

只要李景隆派兵支援,必能攻破北平。

却不料,李景隆一反面怕被瞿能抢了破城之功,另一方面又猜忌瞿能不是他的亲信。

没有派一兵一卒支援瞿能,导致这场攻城战最终功亏一篑!

等到在外的朱棣率军赶来救援,五十万大军瞬间败退。

毕竟,这会儿朱棣已经成功裹挟宁王加入靖难,

得到了宁王手下实力强悍的朵颜三卫,

实力比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本来大好局面,彻底烟消云散。

李景隆丢下了数十万大军的辎重,狼狈逃离,

给朱棣腾出了调整战略的时间。

不久,李景隆又收拢人马,与朱棣再次交战。

结果相差无异,又是丢下大量粮草辎重,落荒而逃。

这位曹国公,

就特么不像是来剿灭燕王靖难的朝廷将领。

倒像是特地来给燕王送钱送粮送辎重的细作!

好似也是意识到了李景隆的不对味。

朱允炆终于同意撤掉这个细作,由盛庸接任主帅,继续与燕军抗衡。

但此时燕王朱棣的气候已成,再难扑灭。

不久,朱棣采纳了黑衣和尚姚广孝的建议。

设法摆脱了和盛庸、平安的纠缠。

率军长驱直入,度黄河,越长江,直捣应天!

收到燕军已经打到应天城外的消息。

朝廷大震!

在此时,朱允炆又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派遣庆阳公主,前去向燕王朱棣和谈,

表示愿意割地求和,划江而治!

.......

PS:有点卡文,但会坚持,不会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