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岩栖谷隐太鹤山(1 / 2)开元帝师首页

秋空明净,千峰一色,一群仙鹤翔集于青田太鹤山洞天,白羽叠霜,浮影交横,声声清唳划破了长空。

大唐江南道腹地,多奇山异水,尤其是括州括苍一带,放眼望去,入目皆是妩媚青山。

道家地上仙境,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修道者,须几经洪炉试炼,功德圆满,方可成道为仙,居于神仙洞府或壶中天地。

青田太鹤山洞天何时被列为道家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谁也不得而知。

看那溪上风清月白,山中鸟语花香,田间青芝葳蕤,可知此地,必是隐士高人绝俗避世的圣地。

微雨初歇,太鹤山混元峰上山色空蒙,风烟俱净,翠色落在眼底,仿佛能掐出水来。

一个身影从白鹤洞里徐徐而出,远远望去,松形鹤骨,轩然霞举。

那人头戴一顶松翠色上清莲花束髻冠,别一支同色子午簪,两鬓各垂一缕长发于胸前,淡淡一抹八字胡,下颌垂一缕长须,显得器宇不凡。

身着一袭沈香茶色直襟宽袖褙子,领口镶一寸穹灰色宽边,腰系同色缨带。褙子长至小腿,底下露出一双玄青色的平步履。

栖隐于此的,是大唐着名道士叶法善天师。

群鹤还在空中翔集,仿佛是从薛稷的《啄苔鹤图》中飞出来的。

上古时期,就有仙鹤巢于太鹤山混元峰上,年年生子,繁衍不息。这些仙鹤日啄青芝,夜饮仙露,与神仙一样赖以永年。

叶法善天师抬起略显倦意的双眸,望了飞鹤一眼,举起双臂,手托天理三焦,默运虚元,通幽洞微。

山间雨后清气,沁人心脾,身心得以洗濯,顿觉神清气爽起来。

“贫道一生以苦修为己任,修得七品灵人,潜行阴德,济度众生,在瓯江流域广开灵宝仙坛,传道授真、点化世人。如今六十有四了,不知还能行道多少年呐!”

他嘴里喃喃自语着,收起三清指,两仪合心,气回丹田,举步往山崖边走去。

叶法善天师是括州松阳卯山人氏,祖上四世习隐,皆有摄养占卜之术,在江南一带小有名气。

按常理来说,出身于上真世家,将来,他也会继承衣钵,成为父亲那样的火居道士。

为乡人飞符治病,厌劾鬼神,收一些香火钱和功德钱,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日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年少时,父母突然病故,撒手离开了人世。

子承父业是最便捷的出路。于是,他开始游历名山大川,遍访高道名师。

入天台、四明;历会稽、天目;涉天柱、姑苏、句曲;游洞庭、衡霍诸岳;过剑水、登赤城、寻罗浮胜迹。

经过三十多年的勤修苦练,融摄上清茅山法脉、太清正一法脉、太上洞渊法脉、西山净明法脉,叶法善天师集各家之长,修成仙家正果,成为誉满天下的大德高道。

世人皆知他是人间真神仙,极少有人记得他的字是道元,道号是罗浮真人,一声“叶天师”,便是最亲切的称呼。

叶法善天师巍然伫立在混元峰山崖边,身姿像一棵千年老松。

远山绵延起伏,淡若水墨,半浮于浩渺无际的云海上。悠悠一脉瓯江,在千岩万壑之间蜿蜒穿梭,碧水兀自东流。

凛凛目光,由远及近。

他轻轻挥舞手中的太乙拂尘,仰天长啸一声。

清越的啸声如波涛湱然,在山林间澹澹漾漾,风摇松枝,叶尖的晨露簌簌落下。

数只神姿绰绰、清霜白羽的仙鹤听到啸声,从秋空中疾飞而来,围绕着他交颈而翔,清唳不止。

领衔的仙鹤盘桓数匝,款款收了羽翅,神采昂昂地降落在他的身边。

“马来皆汗血,鹤唳必青田。”叶法善天师轻抚那修长的玉颈,“青田之鹤,轩轩仙姿,多少诗人为你们作诗作赋,让你们多了一个雅人韵士的身份。”

一声清唳,似乎很认可他的说法。

这只仙鹤名唤乌翎,是叶法善天师的坐骑,也是混元峰上年纪最大的仙鹤。

它丹顶承日,颈腿亭亭,素仪翩翩。喉颊颈处,晕染浅浅水墨,尾羽霜翎不染,翼尖几排飞羽却像泼了焦墨似的乌黑发亮。

千年清迥明心,青芝玉露滋养,早已位列天上仙籍。

“乌翎,你知道在大唐,谁最会画鹤吗?”叶法善天师道。

它不会说话,只是歪了一下长颈,等待着答案。

“世人言鹤必称稷,薛稷是大唐画鹤名家。我在长安见过他的《啄苔鹤图》,画中六只仙鹤,顶之浅深,氅之黧淡,喙之长短,胫之细大,膝之高下,皆形神兼具,呼之欲出,不愧是神品之作!”

一阵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群鹤受到惊吓,呼啦啦地全部飞去了,只剩下乌翎立在原处。

有个稚嫩的声音喊道:“师父,您至日闭关,仙鹤们就遁迹不见了。刚一出关,这些仙鹤又闻声而来,翔集于空中。您与它们,可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翠竹掩映的山径上,出现一位小道童。

走近了,才看清楚他穿着一件月影白色交襟道衫,同色束脚长裈,发髻上束着一根皂色罗缨,脚蹬一双胡桃色布履,身姿轻盈如燕。

看起来,年纪不过六七岁。

叶法善天师轻抚长须,拍了拍乌翎的朱冠。一声纤婉引吭,振羽飞去,转眼成了浮影一点。

“鹤为一品神鸟,通天地、知玄黄,乃是清虚妙物,可以高人隐士之礼相待。我们为人,也要做个清虚者,清为清其心源,虚为虚其口海,切不可粗鲁暴戾!”

“是!石清牢记教诲!师父,您是因为喜欢这里的仙鹤,才来到太鹤山洞天的吗?”

叶法善天师手指远方道:“昔日,师父披蓑戴笠,访贤天台,一个人轻舟急桨,沿着这条清冽的瓯江顺流而下。途经此处,系舟上岸,慕名游览了这处洞天福地。”

“听清溪观的老道说,当您登上混元峰,看见松荫满涧,落花迷径,山壑清风不绝,白云随步而起,更有数十只仙鹤,口衔青芝,翩然而来,仿佛在迎接您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里的山容水色,处处令人痴迷。师父当即发愿,学道归来,一定要在太鹤山洞天岩栖谷隐。”

“龙朔三年,您被召入长安宫中,侍于帝王之侧。师父抛下繁华,最终还是回到了这里。”

叶法善天师的唇边浮起一丝笑意。

“那时候,师父四十七岁,生性恬淡寡欲,只想栖迟林泉之下,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闲云孤鹤。侍君五年后,辞别长安,重新回到江南,晏息于太鹤山洞天。”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掐指一算,您从长安归来,悠悠十二载已经一晃而过了!”

叶法善天师的目光追逐着秋空中那点浮影,嘴里轻声道:“石清,师父闭关三月,你与师兄们,每日可殷勤读书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