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终身大事 银矿(2 / 2)崛起在漠北首页

马牛羊等牲畜大家都不缺,在漠北也不值钱,商人们就算要买牲畜,也不会在漠北买。因为在漠北购买牲畜,返回大明的距离太远了,一路上放牧回去时间太长,未知的风险太多,远没有在漠南蒙古人那里买牲畜划算。

这些商人在北华盘桓了几天后,离开了北华,临走,马林一再交代,下次再来时一定多带硝石来,价钱都好说,其实马林心里很清楚,北华哪里还有银子支付给人家,只是先定下再说,谁知到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再来,到时说不定就解决了钱的问题呢。

所以呢,北华想要发展,万事儿都必须要钱。

马林作为北华老大,当然知道没钱的难处,刘源是后勤大总管,更加对缺钱深有体会,但俩人都想不到来钱的好办法。

北华都司会议——部落大会上马林把北华缺钱的情况向各卫所的将领和地方相当于千户级别的镇长们都坦诚交代了,让大家各抒己见想想来钱的方法。

过了好半天,一众人等皆是鸦雀无声,是呀,哪个又不会变钱出来,能有什么好建议的,最后还是马爌打破了尴尬的气氛。

马爌的意思是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矿,只有找到金银矿才是最好的出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当前之际唯有找矿,以漠北之大,肯定会有金银铜矿?只要用了心思,定会有收获的。

今年不是有不少布里亚特人投靠咱们吗?他们世居此地,可着如人向他们详细询问此类消息,比如可有人在哪里捡到过铜块,或者哪里曾发现过零散的沙金等,这都是线索,只要发现一样即可,这些东西都是伴生的。

用马爌这个方法调查了几天还真有收获,一个布里亚特老人说:“他年轻时曾在北边——蒙古语称作敖日格勒的一个地方捡到过小铜块,但就发现那一次,再后来多次去过那里,再也没发现过。

经过仔细询问,他所说的敖日格勒其实也也没多远,就在轩辕城西北不到一百五十里的地方。

因此事重大,马林和刘源亲自带人过来了,马爌更是几乎把匠户营中所有有找矿经验的人全数都带来了。

到地方一看,此地属丘陵地貌,林木繁茂,小溪纵横,丘陵间的谷地极是肥沃,倒又是一片可以屯垦的好地方。

其实前年华夏部刚到漠北大围猎曾经到过此地,只是当时华夏部的人太少,还没有来此地屯垦的必要,现在北华人口增加了很多,在马爌看来,倒也是时候把人口分散下来,要是能在此地当真发现有矿藏的话,可以在此地再筑一城。

几个老矿首仔细观测了好半晌,又挖了几个石头敲破看了看,向马林汇报说,也不敢确定有没有,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便是有金银,储量也应该极少,不像是富矿的样子。可以挖一挖试试。

马爌带来了几百个匠人,加上两千多护送的兵丁,人多动起手来速度倒是很快,半天功夫,就挖了大约有几百方的土石出来,但仔细检查后一无所获。

马爌纳闷道:“不能呀!按说铜这种东西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只要发现了天然铜块,就一定会有矿脉的,储量大小不好说,但一定会有。”

仔细想了一会儿,马爌建议道:“咱们顺着这条溪流往上游找,说不定那块铜是被大水从上游冲下来的。”

听到马爌的建议,几个老矿首也觉得很有道理,正说着,天已经黑了,众人只好安营准备就在此地过夜,等明天再说。

出来时都做了准备的,带了几天的干粮和帐篷,扎营住宿都不是问题。

第二天顺着溪流往上游走了十几里后,终于在小溪的拐弯处的一个浅滩上有了发现,又发现了一块天然铜块,但矿首看了地势后说:“这里也不会是矿脉所在,只是因为这里滩宽水浅,又逢溪流拐弯,才会被淤积到这里来,还是继续往前走走再说。

众人又往前走了十几里,眼看就要到小溪的尽头,再向前是连绵分布的长满针叶林的平缓山丘,小溪就是从那片山丘上发源而下的。

终于又发现了一块天然铜块,在几千双眼睛的搜索下,没多久,又陆续发现了大小不等的十几块铜块。

就是这里了,几个矿首一致认为可以在这里试试,上千人的努力挖掘下,不到半天时间就找到了矿脉。

令马林略感失望的是,矿首们汇报说此处多为铜和金,没有发现银子的迹象。

可是在晚明时期,银子和铜钱才是流通货币,特别是银子才是真正的硬通货。金子只是一种贵金属,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兑换成银子才行,远不如银子好用。

当时的金银的比值也才六比一左右,黄金远不如后世值钱,且金子储量太少,开采困难,耗费巨大这是人所共知的,指望发现一个金矿就发财那是做梦。

当时采掘坚硬的原生铜矿、金银矿主要采用用烧爆法,就是以火烧待岩石受热后,再用冷水浇,这样矿石才可以用工具剥离下来。

氧化铜,氧化金可用工具直接开挖。选矿好的矿石用碾子碾碎,再用水力冲洗,一般是淘选。

淘选的原理是利用矿物比重差,在水介质中,借助外力作用,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使得矿物按比重分层分带,从而使矿物分离。水力,火法工艺生产的铜和黄金白银纯的度很高。

但这个时代的开采方式不管是哪一种,没有例外的都是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效率极低。

马林和刘源及马爌商量后,当即下令,先调集三卫士兵驻扎此地,筑城建屋,着马爌的匠户营中所有有矿产经验的人连同家属迁居此地,待城寨和房屋建好后,先期迁移三万人过来垦殖开荒,开采矿藏。

为什么马林下令的是北华士兵来此地筑城建屋,而不是令民人青壮呢?

原来北华现在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性都是士兵,全北华总共就三万多青壮年男性,被六个卫的三万士兵就几乎全囊括了,民人中几乎再无一个青壮。

不过这种几乎全民皆兵的状态并不能持久,只能是北华的权宜之计,长时期实行全民皆兵严重违背经济规律不说,社会也负担不起。必定要建立健全一个稳妥的制度。

北华曾经几次商讨兵役制度,但一直没定下来,目前建议采用建奴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制度的呼声暂时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