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煮酒论为官(2 / 2)洪武年纪事首页

“汪广洋这人,好像是从龙凤元年开始追随皇上。龙凤九年的时候,做到了中书省郎中。我当时还挂着中书左丞的职,按理说他还是你爹的手下呢。”汤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只用九年就从一个小小的令使做到了郎中,虽说当时战乱升得快些,但也是个货真价实有本事的人。”

“能升得快也不单靠有本事。汪广洋还是个出了名的老好人,与同僚相处极为和善。”汤和转头看向汤醴,问道:“你可知道汪广洋这样会做人也会做事的老好人,最后官居丞相。却为何是咱们大明第一个被赐死的吗?”

汤醴摇了摇头说:“忠勤伯我之前也见过多次,只记得是个忠厚长者。当时却不曾想他会被赐死,更想不到忠勤伯被赐死引发了胡逆案。”

“汪广洋错只错在不知是为谁当这个官,枉费再精明的人,这个事儿想不明白终究也是一个死字。”汤和说完,看向自己的小儿子问:“你来说说,朝中群臣应该为了谁当官的?”

“是为了皇上?”汤醴知道答案不会那么简单,只能试探似的说出标准答案。

“对,也不全对。”对于汤醴的反应,汤和似乎很满意,点头继续说:“就拿你们锦衣卫的毛骧来说吧,自冯国用之后掌管亲兵二十年。最终却因胡逆案杀伐过重,被皇上赐死。”

“那是为百姓?”汤醴犹豫着说出另一个标准答案。

“也不全对。”汤和摇了摇头,说:“汪广洋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历任各省参政,官声极佳。乱世安民,算得上是父母官了。当年要是有个汪广洋这样的官在凤阳的话,大家能吃上口饭,也就没有今天的大明朝了。”

“那这个官到底是为谁当的呢?”汤醴追问道。

汤和却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意味深长的看了汤醴一眼:“不管是为谁都好,最紧要的是要先保全自己。为皇上做事也好,为百姓做事也好,都要活着才能做。”

“想活着,就千万记得两个字:藏拙。”

汤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恭敬回道:“孩儿谨记教诲。”

听到汤醴这般说,汤和似乎有些意兴阑珊。将手一摆,起身就走出了偏厅。汤醴见父亲离开,也乐得自在些。却丝毫不去想其中缘由,更懒得琢磨话中深意。只是自顾自的自斟自饮起来。

而出门散心透气的罗然,却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鞑子暗碟”。更不知道这个暗碟的身份已经被传到了大明国公的耳朵里。

罗然出门后左右觉得无事,思来想去打算去善堂转转。一来是打发时间,二来也想看看那个“肺气不宣”的少年胡迎有没有好些。

善堂倒是被布置得有些过年的味道。罗然见善堂大门上贴了一对门神,倒不是自己前世熟悉的秦琼、敬德,也不像是哼哈二将。两个装束整齐的虬髯红脸将军,一个手持长枪,一个手持金瓜。

罗然站在门口正研究着门神呢,正好碰上罗初九从里面出来。

“哎呀,官人万福。”罗初九满面堆笑。

罗然一见罗初九这个反应,就知道那个叫胡迎的少年没什么大碍了。如果胡迎不见好转,那九叔一定不会给自己什么好脸色。心中安定之余向罗初九招呼道:“九叔过年好啊。”

“官人当真是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啊。那胡家小子吃了官人的米糕,这短短几日就见好了。不咳了,人看着也精神了许多。”罗初九笑着跟罗然说。

“那就好,那就好。”罗然本来还有些惴惴不安的心放下来了,轻松之余就指着门上的门神问道:“九叔,这门神所绘的是何人啊?”

“这个啊,拿着金瓜的是越国公,持枪而立的则是开平王。因两位王爷皆是驱除鞑虏的英雄,故而近些年民间多会有人绘做门神。”罗初九解释说,“百姓只知能驱除鞑虏便有神人之力,心中自然把这二位位列仙班了。贴在门上诸邪辟易,也算有个好彩头。”

“越国公?开平王?”罗然对这两个称呼非常陌生,不觉得自己小声嘀咕。

“越国公名讳是胡大海,至于开平王则是常公遇春。”罗初九见罗然不知道这二位的名讳,满是疑惑的给他解释:“越国公治下甚严,麾下所属秋毫无犯。百姓感其恩德,故而以神侍之。而开平王杀伐决断,鞑子闻而胆寒,当做门神能保诛邪不侵。”

罗然点了点头,见罗初九一脸疑惑,似乎在怀疑自己不知道这种常识。赶忙解释:“我之前一直跟师父在山中修行,这山下的事知之甚少。九叔见笑了。”

罗初九听罗然这么说,马上就改了称呼:“先生化外之人,不晓得这俗世的事情也是应当。不过也难得先生有大慈悲,记挂这民间百姓的疾苦。”

罗然心说不好,被人这么一架,走的时候又少不得要放些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