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炎七年,冬。韩绰带着睿安公主赋予她的使命密召慕容承麟,对他述以大义,晓以利害,情辞恳切,劝他退位将帝君之位还予慕容桓恩。慕容承麟起初对韩绰的劝导不屑一顾,但最终却还是禁不住她的层层利导步步紧逼,最后一道心理防线终于崩塌,答应了韩绰劝其退位的请求,愿安于小号,但求南燕朝廷给个封号,韩绰当即应允了他的请求。
当晚,韩绰深夜入宫,将她和慕容承麟的谈话及他的承诺详细地说与萧晨月。得到这层保证,萧晨月压在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次日,慕容承麟下诏退位,称其才智威望皆输于其长兄慕容桓恩,恐难当大位,愿将帝君之位还于长兄慕容桓恩,自己退位居次主。慕容承麟还派人在绥州城西郊修建了一处行宫,自己仍居于王府,待行宫完工之日再命人移驾居于行宫。
慕容承麟突然下诏退位,并于朝堂之上检点自己的过失,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举朝震惊,朝臣们皆不明就里,纷纷震惊地看着他。
自先主慕容隆庆被弑至慕容承麟继位复又退位的这两年里,北溱便真正陷入了一场内乱中。朝中各派互相倾轧,支持慕容桓恩与支持慕容承麟的臣僚各执一词,相争不下,往日的盛世局面顷刻间荡然无存,北溱陷入了自慕容梓羿继位后四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乱局之中,不免令人唏嘘。
睿安公主眼见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北溱如今已陷入党争的漩涡中,自不会坐视不理,也决不忍自己几十年的心血在一夜之间便付诸东流,她一定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得帝君之位,也为南燕争得这一份荣光。于是她便与韩绰密议劝说慕容承麟退位,韩绰自然明白其中利害,欣然接受了睿安公主的计议,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游说慕容承麟。而今韩绰成功了,睿安公主与她竟相拥而泣,二人皆有种劫后余生的欣慰和慨然。
韩绰作为萧晨月的侍女自少时便随她远嫁异域,二人虽名为主仆,但情如姐妹,在这异国深宫中相互扶持,逐渐站稳脚跟。她虽然身份卑微,但却知书达礼,且长于辞令,这也是萧晨月为何独独选中她的原因。仅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便说动慕容承麟自愿退位且甘居小号,足见其成熟的外交智慧。
慕容承麟在韩绰的利诱之下甘愿退位,虽心有不甘,但他仍是个信守承诺之人,下诏当晚便离开王宫仍居于他的王府。而此前支持他的一帮朝臣仍是不甘心失败,纷纷劝他莫轻易被人蛊惑,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帝君之位,慕容承麟皆闭门不见。
朝臣们见劝说未果,心知大势已去,也都放下成见转投向慕容桓恩成为他的僚属,而此刻一些王室亲贵也终于意识到内乱不利于北溱的长治久安,竟又有些怀念起慕容梓羿在位的那些年月,北溱是从未有过的和平安宁,终于表示愿遵从慕容梓羿的遗愿,扶立萧晨月的长子慕容桓恩继位为帝君。
韩绰的能言善辩以及出色的外交智慧不仅替萧晨月解决了心腹大患,更替北溱和南燕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助北溱结束了持续两年之久的王室内乱。朝臣们终于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始末,十分感念韩绰的功绩,故尊称她为韩夫人。
时光荏苒,几十年的光阴弹指而过,萧晨月和韩绰皆从娇媚鲜妍的少女变成了黄发鹤皮的六旬老妪,岁月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沧桑的印记,二人共同历经数次人生巨变,却也在这一次次的涅盘重生中迎来了新生。
萧晨月很感念韩绰帮她们顺利解决了她人生中所遭遇的一次最重大的危机,此刻虽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该如何启齿,韩绰亦明白她心中所想,却也不明言,只轻轻拍了拍她的肩,二人不禁相视一笑。
慕容桓恩在群臣的支持下终于终于正式入主中宫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元鼎。取革故鼎新之意,睿安公主则被尊为太后。而韩绰则因拥立之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且获准随睿安公主一同上朝听政。起先韩绰决意推辞,但慕容桓恩再三坚持,她也终于不再推辞,欣然接受了。
虽然慕容桓恩早已年过而立,且已成家立室,但到底从政经验不足,在群臣中难以立威,萧晨月虽为儿子争得了帝君之位,却仍是不太放心让他独自面对群臣,每每帝君临朝,她总要于内殿拉起一道帘幕随他一同听政,助他诓正为政得失。慕容桓恩每遇大事总要过问母亲的意见方才做出决议,对于母亲的坚持他也并未有任何怨言,他心知自己威望不足,需要母亲的帮助,故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相信,在母亲的帮助下,他一定能不负父皇的重托,还北溱一个锦绣河山。
二
元鼎元年,萧晨月修书一封上呈南燕皇帝萧守礼,将这些年北溱朝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故详细地解释了一遍,请求皇帝谅解她在情急之下作出的一些决定。萧守礼看罢信,了解了整件事情的始末,半晌忽然拍案叫好,并派人立即送出加急密报去往北溱,宣召韩绰万里入朝详述整件事情的经过。
这封言简意赅情辞恳切的诏书不出一月便抵达了北溱帝都绥州,萧晨月阅罢这封黄澄澄的天子诏书,兴奋地握住了韩绰的手,催促她赶紧启程入朝,喜悦之情
溢于言表。韩绰见到萧守礼的诏书亦有片刻的惊讶,但很快又归于平静,从容地接过这封诏书,随同南燕使臣一起踏入了归途。
韩绰和南燕使臣一行辗转两月余,终于抵达了南燕帝都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