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是山西人,年轻时曾在南方各地游历。
他与李宁安一边欣赏着河道两岸的风景,一边聊起了两淮盐事。
江南各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漕运,另一个是盐务。
盐税收入占据了大雍朝国库税银的一小半。
而经由徐州放出的盐引产生的收益何其之多,更是占据整个大雍盐务收入的四分之一,仅次于扬州。
是以两淮盐运使虽为从三品官,若是一省布政使,盐运使是不乐意干的,往往要升至巡抚才算升官。
徐州城中目前既有漕运都督府,又有盐务使司,但无疑都强势盖过了知府衙门的风头,在徐州常只听百姓知晓漕督而不知知府大人。
彭大随着码头小吏探查一番后,赶忙回禀李宁安,欧阳端此时不在衙门。
李宁安只得暂时歇在官驿,明早在前去报到。
……
第二日一早,李宁安到达了漕督衙门,并出示了吏部发放的敕牒。
巡门兵卒随后赶忙进去报告情况,片刻后,一位青袍官员走了出来,说道:“阁下就是李同知吧?”
“正是在下。”
“下官乃是徐州推官娄应籍,见过李同知。”
正七品徐州推官为何会在漕督衙门,其实和漕督衙门的配置有关。
根据现在的观点来看,漕督衙门可以被视为典型的行政机构,类似于部门、委员会、办公室或者局。
与地方政府不同的是,在地方上,每个县、府或布政司都有具体的官员负责具体事务。
漕督衙门的办事效果往往取决于地方的配合程度。
漕督衙门下设有常盈仓和抽分厂。
前者主要负责存储和转运漕粮,而后者则负责管理船厂,包括船只的建造等工作。
通常情况下,各船厂的领导由影卫司负责指挥。
此外,漕督衙门还有一些官员负责河道、洪水、闸门和泉水的管理。
这些官员通常由徐州地方官员兼任,其中负责河道管理的官员往往也担任工部的职务,而负责洪水、闸门和泉水管理的官员则多为工部主事。
目前,徐州推官兼任正七品所正的娄应籍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驻扎在徐州防洪段,因为欧阳端决定在徐州进行治水工作,所以娄应籍先到漕督衙门报到。
在路上李宁安也是听说了,欧阳端以治水人员不足为由,将漕运官员大多调离,说法是暂时充分满足河道衙门需求。
但其中意味,李宁安不信没人看的出来,可调任河道是阳谋,朝堂诸公更是想着赶紧疏浚河道,自然不会拒绝。
漕运官员明知其中蹊跷却只能往前走,从这里看,李宁安不得不感叹欧阳端倒是好手段。
"漕台可在府里么?"李宁安问道。
李宁安提前两天来到徐州,本来是想早点见到欧阳端的,没想到欧阳端去视察河堤了,需要再过一天才能回到徐州。
"漕台早有规定,如果李同知到了,就先查看黄河徐州段的条文。"
徐州是大雍朝的重要水利枢纽,连接南北交通的要道。
由于京杭运河和黄河相邻经过这里,徐州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洪水灾害。
李宁安手中的文件详细记载了从靖安朝至今徐州所遭受的洪水情况,内容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不过李宁安还是硬着头皮,非常仔细地阅读每一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