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没有伤害他人的心思,却总有人想方设法来害他。
尽管李宁安努力回避会试的事情,但早朝时,京城各衙门的官员暗中议论,准备参加殿试的举子也在对李宁安指指点点。
尽管李宁安内心有些委屈,但他仍然面不改色,与平日一样。
“李中允,被人冷落的滋味不好受吧?”有一天晚上,在替太子授完晚课之后,提灯的内侍突然笑着对李宁安说道,“如果您答应了老祖宗的要求,就不会有那些烦恼了。”
李宁安苦笑着回答:“本官实在没有那等福份,多谢内相的赏识。”
“老祖宗说,虽然李三元不愿接受他的赏识,但他非常欣赏读书人,而且李三元也是一个懂得保持身份和家族荣誉的人。那些说不出口的丑事就不要归咎于他了。”
过了东宫殿门外,那个内侍就不再说话了。
这个人并不是负责监督李宁安等东宫日讲官的内侍,只是在天冷天黑时为日讲官们提灯照明。
之后整个路程就是一路沉默,静得让李宁安都以为自己耳朵出现了问题。
但李宁安很清楚,这是汪温传递消息,告诉他贡院的事情与他无关。
实际上,汪温以他的身份,并不需要告知李宁安这件事。
李宁安他不在乎,他只需要让潘世同知晓就足够了。
眼下太子还未登基,张国起俨然几近失势,郑礼宁致仕迫在眉睫。
深得圣心的潘阁老怎么看都即将权倾朝野,汪温别看在东宫还算个人物,太子不登基他这只狐狸清楚的知晓还是静静的卧着为好。
谁将是接替潘世同的人呢?
李宁安对此一时也难以猜测。
潘世同的政敌众多,除了目前仍在内阁任职的张国起外,京城中也有不少官员对他的霸道行为不满。
此外,恐怕还有一些身处潘党却心系内阁的官员,这些人攀附潘世同只是着眼于张国起倒台,郑礼宁致仕后的权力分配上。
潘世同是被靖安朝的宰辅杜世安一路扶持至今,而谁又能继承潘世同的衣钵?
东南诸省的士绅官吏都不会同意出现有潘世同第二。
资历足够的官员中,谭彦霖无疑是首选之人。
然而在京官员看来,谭彦霖身上并没有潘党的标签,而且他不像潘世同那样行事果断,且谭彦霖与上官、下官相处都极为和睦,颇受众官好评。
这样性格的人,无疑没有潘世同那种实施马政条例的气魄。
然后就是近几科的进士们。
庆宁四年的进士中,李宁安可谓风光无限。
在考中进士还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就晋升为右中允,还兼任储君日讲师一职,可谓名利双收。
如今的李宁安只有二十一岁,如果有潘世同的支持,将来进入内阁的机会恐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已经有一个潘世同了,谁还想再来一个?
每一个士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政治上搞父死子替完全就是文官集体的攻击对象。
这不单单是继承理想,更是继承了前人遗留的政治遗产,不仅百官不会同意,皇上更是不会允许。
所以历史上多少名为师徒,但为人处世、行事道理背道而驰的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