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孙,袁两位爱卿为朕之股肱之臣,今赖祖宗在天之灵,天生此二臣于社稷,佐朕中兴。
奴酋跳梁十载,封疆沦陷,辽民涂炭,特擢二人予以重任:
孙承宗为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兼右都御史衔,钦差督师蓟州,辽东,登莱,天津,顺天等军务。也就是一切北方军务。
“袁崇焕为太子少师,挂兵部尚书衔,兼右副都御史,总督,顺天,遵化等军务。
另赐孙承宗尚方宝剑,督师以下皆可先斩后奏。朝臣一片哗然,都觉得孙承宗权力太过强大,朝廷无法制衡。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崇祯充耳不闻。
随后又赐下,坐蟒,玉带,功银一万两,银牌一千个,纻丝和绯娟各五百匹,发“督师辅臣”银印一枚。袁崇焕也得到大红纻丝段子四匹,斗牛服一件,功银五千两,银牌五百。
两人翌日推辞皇帝赐宴及出征仪式,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一下,便带着几个仆人匆匆赶赴上任去了。
........
北京城,某日辰时,南熏坊棋盘街。
“皇.....黄爷,您...您这...一人出宫.....要让御史言官那帮人知道了....又得闹腾了。”
只见一个面相敦厚,白皙微胖,中等个儿,身穿青色标布道袍;脚上穿着浅帮布鞋,头戴顶天青色堂帽的五十岁左右中年人,满头冒汗,正紧张的向着一旁的青年男子小声说道。
青年男子身穿葛布交领道袍,脚穿云头镶履,头戴四方巾,一副平民打扮但也难掩贵气,气质出尘。
这两人便是私自出宫的秉笔太监王承恩和崇祯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并不搭话,反而微笑对左边稍后半步的男子说着话。后面男子听到王承恩的话,反倒有些尴尬。
自古以来,有科道言官并称,他虽不是言官,但属于科道啊。
那男子三十多岁左右,身材欣长,头戴儒巾,身居青色圆领襕衫,脚着皁皮靴,气质稳重儒雅。
这人便是前些日子,经筵进讲中让朱由检印象深刻的,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蒋德璟。
三人正在棋盘街上信步闲逛,朱由检来到大明大半个月,一直身居大内,如果不是政事繁多,早都想出来逛逛了看看古代的CBD了。
便早早让王承恩去礼部给蒋德璟传信儿,他也想再见见历史上这个有着宰辅之才的文人雅士。
蒋德璟一时奇怪,他从未跟内侍打过什么交道,为什么权势熏天的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王承恩,会找上他,说有位贵人要来见见他。
让他早早的承天门外等候着。
他最开始还以为是不是王承恩戏弄他,当看着朱由检身穿便服走出大明门那一刻,他才意识怎么回事,只好旷工了。
出了大明门,紧挨皇城有一片热闹的街市,这便是棋盘街了,棋盘街又叫千步廊,它一头靠着皇城宫禁,另一头连着富贵街。
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等重要朝廷衙门都在棋盘街上,那你可想知,这寸土寸金的地儿,不热闹才怪了。
天下士农工商,无论是来京述职交差,还是经商谋事,都得经过这个地儿。
因此这一片百货云集,四围列肆,肩摩毂击,热闹非凡。
《皇都积胜图》也曾形象的描绘,从大明门前到正阳门外大街的景象:两侧各处店铺林立,布棚高张,商货从衣裳布匹,刀剪陶瓷,纸花玩物,到珠宝古董,绸缎皮货,字画笔砚,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朱由检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的津津有味,他不是没见过更热闹的景象,但像这样的古色古香的真人真景,哪里是后世花了几百块钱去景区能看到的。
而且他眼神扫到哪里,蒋德璟就讲到哪里。那叫一个专业!
不愧是博学多闻,见识广博,朱由检时不时回头看看蒋德璟,越发欣喜。这带着身边简直像是带着17世纪人形百科全书啊。
哪里不会,问哪里。
其实蒋德璟也是有小心思的。既然皇帝微服私访,他希望借此之际,皇帝能够多了解民情民意,这样才能体察百姓之艰辛。
黄(皇)爷,京城乃首善之地,您可知这京城有几城?城中都多少人?太监王承恩见皇帝看的有趣,便故意问道。
我不知,崇祯笑着说。
申葆先生,可否替我解惑?朱由检面带轻松地向蒋德璟问道。
明内城共二十八坊,比明初三十三坊少五坊。坊内均排列东西向的胡同(小巷),胡同内两侧安排居民住宅;其模式基本仍与元大都之旧,人口约九十万之巨。
蒋德璟,熟悉历代典章,信手拈来,声音朗朗介绍着.......史料曾描述北京城当时的现状,生齿益满,阡陌绮陈,比芦溢郭。
如,吏、户、礼、工、兵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五军都督府,锦衣卫指挥司、通政司等中央官署衙门分布在中城千步廊两侧。
地方衙门顺天府署在北城灵椿坊,大兴县署在教忠坊,宛平县在吉庆坊之东,东与大兴县署斜对面等等。
诸局、经、厂、场,所为主的官府手工业区五城各有分布。
比如东城明时坊,便有工部五小厂的三厂(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此外还有盔甲厂,宝源局。贡院也在此处。
西城的王恭厂,惜薪司西厂,柴炭厂,北城的兵杖局,宝泉局,酒醋局外厂和枪局,南城的琉璃厂,黑窑厂等等。
还有这内城四大主要商业闹市。大明门外朝前市,北安门外海子桥鼓楼大街商市,两者在内城中轴线南北相对。
东安门外东北的灯市,西安门西北的西市,两市隔皇城东西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