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回西北
太后的病情恢复的越发快了,没几日她便能下床,在自己寝宫周围散步。
帝后依旧每日来探问,太后依旧如故,态度温和,但谈不上亲切。
在揭开身世之前,二人之间那种自然的母子气氛没了。
剩下的是尴尬。
李顺荣在宫中的地位也颇为尴尬,太后在,赵祯也不好立即册封她为太后,否则两个太后并立,其中一个是原先的侍女……
刚开始李顺荣还来太后这里问候,二人之间气氛不大自在,太后干脆就说没事儿别来了。
如此,大家各自相安。
张泽现在春风得意,在宫中算是头号人物。而相应的罗崇勋却成了过气的老家伙,无人问津。
二人在宫中相遇,张泽率先行礼,罗崇勋颔首,眼看就要错身而过,张泽突然问道:“听闻你想去西北?”
“太后去哪,咱便在哪。”罗崇勋知晓此事瞒不过张泽,倒也坦然。
“不留下?”张泽说道:“咱愿为你养老。”
罗崇勋摇头,“不必了。”
“西北苦寒。”张泽说道。
罗崇勋指着胸口,“李巨子说了,那里没有宫中那么多规矩,咱想没事就陪着太后去散散步,去河边转转,去看看百姓是如何活着,去看看风吹草低见牛羊……”
“富贵呢?”张泽笑道,“我辈少了那个东西,此生唯一的念想便是荣华富贵。”
“荣华富贵转眼空。”罗崇勋摇头,“李巨子若是当初不把墨家弄出来,你说他会如何?”
“富贵已极。”
“可他却弃之不顾。”罗崇勋朗声道:“咱虽然是个阉人,可却也羡慕那些豪杰。不能做豪杰,便追随豪杰去看看这个天下,不亦快哉!”
时隔数年,李献再度出手作词,一曲边塞词令汴京士林震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只听这两句,便恍若身处沙场。”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令人神往啊!”
几个读书人在课间时间讨论着这首词。
一个看着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起身,“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好一个李巨子!”
几声干咳,进来一个四十余岁的男子,正是先生。他板着脸,“那等人的词再好,也是邪门歪道,此后不得议论。”
年轻人说道:“先生,这才是真正的塞外诗词。”
“那又如何?”先生冷冷的道:“一群贼配军,值当什么?”
年轻人不满的道:“李巨子说,武人保家卫国却被打压,这不公。”
“武人跋扈,一旦得势便会危及社稷。”先生淡淡的道。
“可文臣跋扈也会凌驾于帝王之上,史书中比比皆是,先生,李巨子说,世间万物皆有两面,一面好,一面坏。伱不会使唤这东西,自然只看到了坏的一面……”
“放肆!”先生怒目圆瞪,“你可是想去镇远城?”
这是威胁。
几个同窗低头,有些佩服年轻人的勇气,但却知晓,他被先生记住了,以后有麻烦。
年轻人涨红着脸,“去便去!”
先生:“……”
年轻人收拾了自己的东西,背着布袋子,对几个同窗拱手,“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我誓言去镇远城,假以时日你等听闻我的名字,定然是在为大宋冲杀中立功,或是死去。诸位,我这便去了!”
先生怒道:“叫你爹娘来。”
“多谢先生几年教诲,告辞!”年轻人行礼,“我爹娘最是通情达理。且我家中有兄弟三人,不差我一个孝顺他们。”
先生看着他出去,拍着案几,气得面色涨红,“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
宫中。
太后隐退的消息渐渐散播出去,效忠官家的奏疏雪片般的飞进宫中。
赵祯正在看这些奏疏。
他并非自恋,只想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臣子。
新政不可能一蹴而就,他需要积累人手,等时机到后再发动。
“官家,定远侯今日在金明池参加诗会,做了一首词。”
张泽接到了皇城司的消息,赶来禀告。
“嗯!”赵祯点头,他对诗词并非没兴趣,不过执掌大权后,却分身乏术。
“官家,臣以为您当听听。”张泽严肃的道。
赵祯抬头,不满的看了他一眼,“说。”
“醉里挑灯看剑……”
又是一首绝世好词!
赵祯心中叹息。
可惜了。
若是李献能留下来,君臣联手,他觉得新政成功的可能性会大许多。
但李献的态度太强硬,他的观点是:若是要发动新政,就得做好镇压士大夫的准备。
赵祯何尝不想?
可他不能,也不敢。
李献说大宋是士大夫们的,不是他的。赵祯明着嗤之以鼻,心中未尝没有这种感觉。
如果动手镇压士大夫们,江山必然风雨飘摇。北辽在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赵祯身体一震,“这是他的词?”
“是,臣再三问过了。”张泽眼中多了喜色,“恭喜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