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2章 大变动之前(1 / 2)未来拯救首页

赵剑飞煎熬了两年。中间不再述说,员工诸多不符,诸多不干,诸多干不了,诸多的事儿不再诸多说了。到第二年秋收,水稻亩产因为是立体种植,几乎翻了三倍,虽没增加多少收入 ,不会有太大带动,但姝姝果亩产6千斤,直接就产值上100万了,种了一万亩,产值上亿,几乎把全部的本及一应开支全给赚回来了,还大大盈余了几千万。在政府层面上是成功的,完全可以作为示范基地推广了。对赵剑飞来说也是时候收官了。

当然,还真是险啊,若不是有杨教授学生救急救难,调整种植结构,下场就惨了。还给一个“教授”转了两万元,什么有用信息也没买到。这家伙是不是一个只知钻营的善于逢迎专拍官员马屁的假专家吧。

两年时光,真不值。

赵剑飞个人认为是失败的,也是不可推广的。

赵云飞两年来陪伴他左右,各种苦与难也是共同经历了的。虽然赵剑飞因为他年龄大尽量不让他奔波。但他没少经历磨难。用他说的话。六十年来,第一次经历各种奇葩事。几番磨难几番辛酸,但确实很无奈。所以他力劝赵剑飞收手。

赵剑飞想到自己当初豪言壮语,当着总统马宏磊拍着胸脯说,他要把这件事做好,现在想到自己几乎累垮,所耗费心神几乎是鸿东戈的三倍不止,他痛心地流泪了,他决心还是回去,回去和赵小同干事创业,他终于理解了赵小同为什么在鸿东戈发展,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好多有才能的人背负卖国贼的名义也要背井离乡出走,真是一个难字上心头啊。

环境使然吗?涂教授得了诺奖才成了院士,而院士却没得到诺奖的。

里面学问大着呢,把一潭清水搅浑只需要几分钟,而让一潭浑水澄清却需要很长时间。

这个问题太深刻了,或者说这潭水太深了,太深了。

和马宏磊做了告别,赵剑飞挥泪奔回洪荒聚能。

马宏磊也马上卸任了,虽然示范田表面上是成功的,但推广却不是一个想法的问题,人员倾轧才是最大的难题,他深有感触,他也理解赵剑飞的痛。

好像这个问题应该由社会学者去搞,只是这些专家都在某地某人那儿吃屎,顾不上这些事儿。

赵剑飞实在不想在大华待了,这一次他是迫不及待要去鸿东戈的。

起初他有着好多工作的原动力,但就是受到了太多意想不到的阻力,自己觉得不该发生的事全发生了。也许,贼老天专门安排的。

赵云飞呢,毕竟老了,有些事他看得开也看得远,他认为人在哪也会碰钉子的,只是不知是什么钉子而已,对于连续碰钉子来说也许是一个锻炼呢。

而鸿东戈这个市场如此顺利是和其政治制度和信仰文化造就的。

就说造假吧,全世界只有鸿东戈人不造假,实诚是大美德,也是市场氛围的助力。

所谓厚积薄发而已。

由于鸿东戈5亿亩农田改造的发力,更由于政府一力投资,农场主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原本500亩地,现在相当于2500亩地,收益却因为种植结构改变而大幅增加,每年收入上亿。而在改造之前,500亩,只有几十万的收入而已,连百万都不敢想的。农场主们开始大量使用55~65岁的劳动力,工资从2000涨到了3000元,鸿东戈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当然因病因残返贫的也有,但国家一直在兜底,每月至少发放2000元,不会再发生流浪街头,四处乞讨的现象。

如果按过去平均万元收入划线的话,过去鸿东戈的贫困人口占90%,而今天的鸿东戈,没有一人低于万元收入。如果硬要有的话,戴着电子铐游走于吸能板场的人,国家不发补贴。可能收入低于万元。但这些税务官,为了守住曾经的贪墨,自己不交待,宁愿失去自由,也算咎由自取。

而鸿东戈的农业因为农田改造,粮食产量飚升开始了大量出口,各种水果蔬菜也开始了大量出口。甚至原先完全靠进口的肉类因农业的大发展也在反向出口。现代化养殖场,全国上万家,全是同心盟成员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已趋向多样化。

共享车的及时投入,遏制了私家车的泛滥,同时也合理地配置了资源,目前来说1,000万辆的共享车达到了每10人即可拥有一辆车的地步,国家已不再新增车辆,同时对私家车出台了很多限购措施。重关税,重购置税,重车船税。一辆车每年涉税达万元,普通人根本不敢养车。原有的也不再上路了。

私家车少了,鸿东戈的交通一直处于畅通状态。共享车内,现在没有两个人基本上不让上高速,拼车已成为必需的措施。资源的合理配置体现的淋漓尽致。

来鸿东戈旅游的人最喜欢使用共享车,便宜,还不用有顾虑,开哪扔那,这对喜欢自驾游的游客无疑是个助兴剂,目前的一千万辆共享车有300万辆的车用于了组团自驾游,他们觉得这样好省钱好省心。

就连公务用车也是用共享车,凭支付凭证和出差文书报销,国家节约了大量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