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3章 麒麟现身鲁国(1)(2 / 2)春秋鲁国风云首页

五大瑞兽之龙,头生角、须,身长,有鳞、爪,乃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有弟子问孔子:“夫子,龙到底长什么样?”

孔子摇摇头,叹息道:“我也没见过龙,

古代的人们,许多人肯定是见过龙的,因为史料有不少关于龙的记载。甚至以前还有专门负责养龙的官员,并以此还传承了一个伟大的豢龙氏家族。

在以农业为本的远古年代,雨水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就有了对雨水相关的膜拜与敬畏。人们相信,天上肯定会有专门负责电闪雷鸣的神灵,人们把这种神灵,以雷鸣之声命名之,这声,即隆隆之声,这也许就是龙的起源了吧。

但这是人们对龙的一种想象,所谓这天上管着打雷下雨的神灵,谁也未曾真正见到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论如何也要将龙到底长什么样的问题给解决了。

但龙到底长什么样,春秋的史料真的没有具体描绘。或者说,到了春秋时期,龙已经成了濒临灭绝或者已经灭绝的物种了。

是不是也许会有在那场彗星冲撞地球或者陨石冲撞地球的大灾难中逃过一劫的某种恐龙苟延残喘了下来,被人们以龙的形象给记录了下来?

这真的不能说无稽之谈,比如,蛇,那么多各类的蛇,有的还体型巨大。再到蜥蜴。对了,还是鳄鱼。这些生物,其历史真的要比人类久远得多。

据说,古时还真有把鳄鱼当成龙的。或者,古时的龙,真的就是鳄鱼。

但不管如何,如今我们能够想象到的龙的样子,那就是“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然后,我们都知道,龙的出现往往能腾云驾雾,出入无常,呵气成云,专司降雨。

但是,这个形象,是宋代才开始有的,之前的龙,不是这个样子。

也就是说,龙的形象是一直在变化发展着的。这很好理解,因为龙本身就是一种图腾,图腾文化来自于原始部落。在原始社会,在许多动物面前,人类很弱势。不象现在,人类成了地球的主宰,可以奴役任何动物。

出于对某些动物的敬畏,于是就有了对这种动物的崇拜,这就形成了图腾文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原始部落的兼并,如当年黄帝打败了炎帝,两大部落的兼并,就形成了炎黄部落。

后来,炎黄部落联盟又兼并了蚩尤部落,以及其他七十二小部落,终于形成了华夏部落联盟。

这个兼并的过程,就涉及到图腾文化的融合,否则,兼并者很难让被兼并者在思想上真正统一过来。

那要怎么融合?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在原有的部落图腾上,加上兼并过来的部落图腾元素。

于是,源于某种动物的龙,就开始了其形象的演绎。今天加上某种动物元素,过几百年后再加上一点,五千年下来了,龙就有了九种动物拼凑而成的形象。

这个还真的有史料记载的,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

“合符釜山”,黄帝不仅统一了各部落的军符,结成了政治和军事上的联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建了一个新的动物形象,成为各部落共同的图腾,这就是龙。

因此,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如今的我们,不管你愿不愿意,反正大家都是龙的传人。

但这个说法,应该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即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

在此之前,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谈龙的传人可能是要摊上事的。因为,龙成了皇帝的专用品,如龙袍、龙椅、龙辇等等。真想不通,在传统道家神话体系里,四大龙王也无非是玉帝帐下排名靠后的司雨神而已,怎么到了凡间就成了皇帝的专属用品了?

但也因为如此,所以龙成了华人心目中最尊贵的吉祥物代表,象征着神武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