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品竹(二合一)(2 / 2)三姓赘婿首页

…………

在酒楼掌柜的惨呼声以及其摔下楼梯的碰撞声,还有酒楼上众多小厮和食客们的惊呼声中,陆珊一行人离开了明月酒楼,并朝着望月楼的方向快速而去。

……

……

另一边,望月楼处。

当苏瑾轩以一首《竹石》,被彦师领着进入到了望月楼之中后,瞬间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毕竟,这首诗写的实在是太好了,将文人宁折不弯的傲骨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对此诗尤为喜爱的彦师,更是请求苏瑾轩,想要为此诗作画一首。

说真的,一开始,对于彦师想要为《竹石》作画的想法,苏瑾轩打心眼里是拒绝的,因为,他不知道彦师作画的水准如何,更不知道彦师的人品如何,若是彦师作画水准不行,人品更不行的话,那岂不是玷污了郑板桥先生的这首好诗?

什么?你问他苏瑾轩这个抄诗的,又有什么资格代替郑板桥先生写出《竹石》这首诗,并将郑板桥先生的这首《竹石》的作者名占为己有?

苏瑾轩自诩,自己是来自于蓝星的文化传播使者,致力于将自己知晓的文化,在这个异世界中传播开来,至于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小心将诗词的作者名写成了自己的……苏瑾轩表示,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否则,自己可不好和别人解释这些诗人以及作品的来历……

所幸,通过旁人的介绍,苏瑾轩了解了这位彦师的生平,也由此,使得苏瑾轩愿意让此人为郑板桥先生的这首《竹石》作画。

这位彦师,和郑板桥先生的际遇有些相像。

早年,彦师也曾为官一任,并且在为官期间,做了不少有利于当地百姓的好事,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只不过,其在荒年期间,因为为百姓请求赈济,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

最终,彦师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

回到金陵后,一直以卖画为生,直到前些年,得到了望月楼的邀请,成为了望月楼的客卿,帮助望月楼品评诗词。

而彦师之所以想要为《竹石》这首诗作画,也是因为,《竹石》这首诗,写到了其心坎之中。

他认为,这首《竹石》,就是他本人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彦师亲自为这首诗作画,这首诗,绝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流传开来……”

“不过,也只有如此好诗,才配得上彦师亲自作画,像我等这种作诗平平之人,这辈子怕是都很难有这种机会了。”

“真羡慕仁兄,能够写出此等好诗来。”

…………

诗会上,众多诗人语含羡慕的恭贺着苏瑾轩。

待得彦师为这首《竹石》作好了画后,诗会上,众人又是好一顿夸赞。

“彦师,有此好诗,并且彦师还特意为其作了画,那不如,就由彦师来为我们品析一番此诗,诸位觉得如何?”蓦地,也就在此时,诗会上,有人如此提议道。

“好!好!好!”瞬间,此人的提议得到了在场众人的支持。

或许是因为心情好的缘故,彦师当仁不让的担任起了这首诗的品析人来了。

“这首诗寓意深刻,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表明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我看来,诗、画之中,竹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