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后来却是被中国飞机设计师发扬光大了,在中国第一个使用这种进气道的就是中巴合作的FC1战斗机了,后来歼十B战斗机也采用了DSI进气道。
歼二零战斗机也继续采用这种无附面隔层的进气道,只是它的设计就更为先进了,能够自动的改变鼓包的形状和大小,从而满足超音速进气的需要,特别是在超音速巡航时,它的进气效率也可以媲美双斜切面进气道,而且它的隐身效果是更好的,也减轻重量。
后来甚至是山鹰教练机,都使用了这种无附面隔层进气道。
可以说真的白菜化了,现在李铁呢,第一个提出这种无附面隔层的超音速进气道,当然就把全场的领导和专家们震惊了,他们没有想到,李铁竟然又有新的发明创造了。
等李铁把这种进气道的设计和特点一说出来,领导和专家们就明白了,这又是一个领先于世界的技术。
对于歼轰七战斗机来说,它并不追求有太快的速度,所以呢无附面隔层进气道就可以满足它的进气要求,一点八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这种进气道在最大速度时,进气效率仍然是非常高的。
当然要是到两马赫就差一些了,所以它通常只能满足一点八马赫以下的极速要求,如果要满足两马赫甚至更高速度的进气,那么就不是普通的DSI进气道了,而是能够自动调节鼓包大小形状的自适应DSI进气道,当然这种进气道就要复杂得多了,需要更为先进的材料和控制系统。
目前来说呢,还没有必要搞这种进气道,只有将来搞隐身战斗机,才用得上。
李铁不得不又走到台上,为全场的领导和专家们,详细的介绍这个新发明。
李铁画了一个简单的结构图,自信地道:“各位领导,这就是无附面隔层进气道,它的形状就像是两个鼓包,进气口的边缘要向前掠,这样可以把迎风的气流兜进去,这个鼓包可对空气进行预压缩,附面层的气流会自然的吹掉,这样就省去了复杂的调节机构和隔板。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它通常只能满足一点八马赫以下最大飞行速度的进气,如果速度再快,那进气效率就会下降很多,不是很适用。所以歼轰七战斗机使用这种进气道就比较适合,因为歼击轰炸机的速度并不是追求很高,一点八马赫完全够了。”
陈总师激动地站起来道:“李工,这个进气道我还是第一次见,想不到你能创造出这么独特的进气道,它的确是比我们所有的设计方案都要好。我想这个至少能减重五百公斤吧?”
李铁点了点头道:“是的,五百公斤应该没有问题。这样的话咱们的歼轰七战斗机又可以多带五百公斤的燃油了,它还可以遮挡住发动机叶片,降低前向的雷达反射面积,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不过呢,这种进气道的设计,需要使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设计系统才可以做到最优,所以我们如果要上马,那还要尽快的开发我们自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