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清末新政和岌岌可危的社会,那么变革吧!(2 / 2)历史直播:老祖宗们帮我写论文首页

各地方设立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以及出国留学,毕业赏赐等一系列奖赏行为。细节自己去了解,要学会自学。

其实这个举措是可以的,因为接受了西学之后,感受着民族危机的刺激,就逐渐走向了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对,也是砸了自己的脚。

第四奖励工商。概括就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给予奖励。也意味着传统的士绅推出舞台,新得商绅已经崛起。

这四个是重点,需要重点记住,有可能期末会考!”

秦明也感受到了当时给自己讲课的老师那时候的快乐,什么划重点啊,留作业啊什么的,看到学生痛苦的样子,他就十分开心!

主打一个风水轮流转!

其实“清末新政”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是为辛亥革命提供了许多有生力量,从军队到学者,还有资金等方面,其实说白了,就是革命前的准备工作,只不过清政府没想到而已。

“此外清政府还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以上的政策在某些方面确实有成效,可太支离破碎了,并且敷衍、拖沓等,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

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官制改革没有触动根本,新学堂也是新瓶装旧酒、财政那是更加,早就入不敷出了,而而且还贪污军队经费等,简直没眼看。”

虽然秦明没眼看,但很多东西其实对古代王朝有那么一些帮助,所以一边的讲的同时,一边将新政的几点挂在天幕上,供他们参考。

。。。。。。。

“辛亥革命的第三个部分,从帝国主义侵入扩大,到清末新政。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哪怕进入了20世纪,其实广大农村仍然是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土地还是在地主手里。在1911年的调查,主要农业省份,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都是缺地少地的佃户和半佃户。

压迫嘛,就都将土地给奉献出去了,在地租等方面上,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压迫,甚至还敲骨吸髓了,历如江苏震泽县。

记载这么写的,田每亩得二十斗粟已庆大有,代价不过六七元,除去肥料人工,所余几何?乃收租竟至五六元,少亦须五元,是以冬期农民只可罗掘以应,不足则卖妻鬻(yu四声)子以偿。

就很简单的意思,税收高的离谱,如果没有钱,那就卖妻儿子女。

所以亿万农民的赤贫化,不能不引起农业生产的衰退。还有连年不断严重灾荒,农村经济趋于崩溃,1906年的报纸称,今年华夏饥馑之状,实为从来所未有,广泛于八百万方英里,灾民一千五百万之多。

甚至1910年至1911年长江流域遭受水灾,江、浙、湘、沔、淮、泗之间,嗷嗷之声,达于比户。汉口地方聚集二十余万人,湖南饥民卖女,价仅2000文,皖北一带,往往数十里内炊烟断绝。

再残破的农业经济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也是举步维艰。1895至1898年兴办高潮后回落,从1904年起开始回升,然后又高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太难了。

商办民业企业的突飞猛进是这时期的特色,资产阶级上层让人物的经济力量发展迅速,社会地位也显著提高,可另一方面工业基础也是十分脆弱,资金不足就是表现。

赔款、入超、外企盈余等你都是原因,光这三项就卷走了2亿元以上,所以1908年以后,我国钱庄接二连三的引起了金融风潮,整个工商业也是岌岌可危。

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他们的力量和组织程度都是有所加强,一些商会组织、上层人物等一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于是他们就成为了立宪派的代表,资本主义中下层人士反帝反封建要求虽然强烈。

但还是害怕的,所以没办法,上层要立宪,他们就跟着走,成为追随者。民主革命的倡导者主要是资产阶级只是分子。

以上就是辛亥革命的三个前提,那么在风雨飘摇的华夏,岌岌可危的农业经济,支离破碎的近代工商业,如果要挽救就势必要变革。

而且不再是什么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而是要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武装变革!反帝反封建是主旋律,推翻清政府是目标,倡导民主是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