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书童和侍卫(1 / 2)人在秦时,唯一传人首页

许理、荆轲、韩申三人步入正堂时,见鹦歌顶着一个僵硬的笑容,脚步匆匆的离开了谷宅。

三人全然没把这当一回事,鹦歌的神色异常,对他们来说,还不如门口的学舌鹦鹉。

“先生。”

“大人。”

两种截然不同的称呼,将三人的立场区分的十分明显。

同样,这两种称谓,更能区别谷翊治下胥吏的立场和身份。

他教导的泮源里以许理为首的众胥吏,纷纷以“先生”称之,明面上,都是追随他的人。

荆轲、韩申等另有师承或家传亦或是派系入仕清水乡的胥吏,皆以“大人”称呼于他。

“坐吧。”谷翊放下竹简,起身照顾三人到沙发落座,“叫你们来,是有件事需要你们去做。”

说着,谷翊摊开茶几上卷起的一张四尺八开的竹纸,说道:“三天,完成乡属各亭里胥吏交替。这事还得劳烦许老。”

“我可以允许贵族子弟和百家弟子出仕清水乡,但个人的品行才能必须要得到确保,然后依据才能定品量等。”

“什长为九等胥吏,里卒、里监门为八等胥吏,里正、亭卒为七等,亭侯、亭掾为六等,求盗、亭佐为五等,亭长、乡卒为四等胥吏,乡佐、乡游徼为三等,乡三老为二等,乡有秩为一等。”

韩申惊道:“大人要变法?”

“想什么呢你?变法?!我嫌自己死的不够快是吗?”谷翊十分无语的翻了个白眼,“这个等级,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没必要向外传播。”

“不过就算是你们不说,精明的人,也已经从各级胥吏的识字数量上看出了猫腻。”

“相信你们也听到了一些传闻,百家和三晋齐楚燕赵几国都有人即将抵达卫国。”

“不管他们是抱什么样的目的而来,只要不违法乱纪,就与我们无关。若是有人觉得卫国乡里不同于他国,想要出仕亲身体验,只要品行过得去,亦无不可。”

“至于荆轲、韩申你们两个,去各里亭盯着,哪个里、亭胥吏交替到位,就让哪个里亭开荒疏水。冬日渐深,抢在天冷土冻之前,给我把清水乡的耕地亩数,翻一倍!”

“是,先生(大人)。”许理、荆轲、韩申三人道别离开,一句交流也没有,低头算盘着接下来自己去哪、去做什么。

……

齐国,桑海,小圣贤庄。

与卫国边境相邻的齐国商旅,当天有商旅学到数字和四则运算返回齐国境内第二天的时候,深深扎根耕耘齐国的小圣贤庄,就收到了消息。

以及,晚一步传播开的谷翊婚育一说。

短短数天,便传入到了小圣贤庄庄内众夫子与弟子耳中。

是以,听说创造者尚且不足十岁时,十好几岁才入学小圣贤庄的弟子们,整个人都不好了。

当然,还有一些人,动了其它的心思。

藏书楼内。

三名青少年先后走向一名老者,躬身见礼道:“老师。”

“你们师兄弟三人一同前来,所为何事啊?”

“曾听老师说过,儒家先子孔圣招徒讲学,率弟子们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弟子随先圣遍访都邑,从困顿碰壁中体悟人生,开阔眼界,了解各国民风政情,化解自身困惑。非与两位师弟,自觉近来治学迟缓,故,欲暂时拜别老师,游学天下。”

“嗯~既然你们心意已决,那便去吧。”

“是。”

“此番你们师兄弟三人游学中,著书立说也好,整理先贤言论也罢,若有你们自己认为可观的体悟得获,即可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