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周毅(2 / 2)漫步诸天首页

可不要小看这份成绩,在古代要想考个秀才,还真没那么容易。

大周王朝的科举制度,和前世历史上的明清时代大体类似。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通过之后的功名分别是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院试是科举第一关,又细分为县试、府试和州院试三级。通过县试和府试的考生,便可成为童生。通过州院试的考生,才能称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

即便同样是秀才,也是分等级的。其中考的最好的一批人,大周朝廷按月发放粮食,称为廪膳生员,简称廪生。

考的稍差一些的生员,称为增生,增广生员,同样是秀才,却并不能享受国家待遇。

廪生和增生,都是有限额的。具体人数根据当地的人口多少,文教程度而定。

一般而言,一个县城的廪生名额在十五到三十人之间。毕竟是吃皇粮的,国家能养得起的也有限。

在廪生和增生之外,还有附生,为附学生员,并没有太大的名额限制,各地方可以灵活调整录取名额。

无论是廪生,增生,还是附生,都是生员,都可以成为秀才。算是有功名之人,可以见县官不拜,且在官员面前不必自称草民,可以自称学生。

秀才功名,还可以免除家中包括自己在内的两人的徭役,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特权。

当然,秀才始终只是科举的最底层,并不能给本人带来太多的收益。

而且,读书的开销也不小,因为印刷水平的限制,古代的书籍都相当昂贵,笔墨纸砚也不便宜。

所以,一般百姓家庭要想养活一个秀才,也的确是很不容易。穷秀才就是这么来的。

若是能够通过科举的第二大关乡试,一切就不一样了。

乡试,又称解试,秋闱,并非是在乡里举行考试。一般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通过乡试的考生,便可取得举人功名。举人的第一名,又称解元。

能够取得举人功名。也就真正实现了阶层跨越,不再是普通百姓。

穷秀才,富举人。

举人已经是相当于通过了公务员考试的国家准干部,具备了当官的资格,甚至可以做一县的父母官了。

而且,举人还有一项特权,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不仅他自己不用服徭役,其名下的田产也可以不用缴纳赋税。

一旦读书人成为举人,和他相熟的一些地主、农户都可以把田产挂靠在他的名下,再给举人一些好处,以此来逃避徭役和赋税。

久而久之,举人只需要靠着这些挂在自己名下的地主和农户,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好处。

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史可法,20岁才考中秀才。号称“千古完人”的曾国藩,也是21岁考中秀才。

明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12岁考中秀才,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古代能够考中秀才的平均年龄是24岁,周毅16岁成为秀才,已经是相当的难得。

更难得的是,周毅还成为了一名廪生,每个月可以领取六斗廪米,享受国家待遇。

自从父母离世之后,家中所剩积蓄不多,又没有收入来源,周毅也只能找了个工作,代写书信。

正是靠着这份工作,周毅养活了自己,还没有把学业落下,这才有了如今的功名。

直到三天前,周毅做了个很长的梦,回忆起前世的种种,也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每当周毅闭目感应,便可以察觉到自己的识海中有一处封闭的小院,院内一面有三间造型古朴的石屋,院子中央有一株光秃秃的小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