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8章 来柏林,有你好果子吃的(2 / 2)欢迎来到实力至上的19世纪欧洲首页

“缇娜,会不会进攻俄国会更好一点啊?法国暂且不谈,俄国的军队素质肯定不比德国强,我觉得我们应该先进攻俄国,再去考虑跟法国一决胜负。”

奥古斯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她对这场战争的前景并不怎么看好,她觉得在法国这里打生打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她不想要法国的领土,也懒得搞什么非军事区,因为非军事区这种东西除了让法国想着进军它以外毫无价值,而且德国尝试过驻军,结果就是被法国民众撵走。

至于分裂法国,或者是其他什么的,奥古斯特也没兴趣,因为一个强权陨落就意味着另一个强权即将诞生,法国不是没有裂开过,大革命的时候就裂开过,或者往前一点,百年战争的时候也裂开过,各种势力将法国的政治生态撕裂成了好几块,后来发生了什么大家也都很清楚,法国无一例外都完成了再次统一,然后把入侵者胖揍了一顿。

法兰西这个国家与民族都十分奇特,因为它在中世纪时代乃至文艺复兴初期的时候,都充当着整个欧洲最保守的部分,法国一直坚持天主教的信仰,它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是最顽固最强大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却成为了变革时代最激进的角色,领导了欧洲影响最深远的革命,使得属于欧洲的灯塔在十九世纪亮起。

俾斯麦对法国十分了解,对于奥古斯特的问题,她回答道,“奥古斯特,如果我们不进攻法国,那法国就会进攻我们,法国的学习能力十分的强大,我们花费了数年时间研究的科技被他们两年时间就学走了,我们应该将其视为最大的对手,一开始就使出全力。”

俾斯麦这是在提醒奥古斯特,德国和法国手中最大的王牌就是装甲部队,坦克方面德国有一定的优势,双方着重点不同,强弱无法对比,如果德国在进攻俄国的途中摸索出了坦克更先进的用法,那就相当于给法国避雷了,这样太亏了,还不如一开始就拿法国作为主战场,那俄国买来的几台破坦克连大口径的步枪都扛不住,不足挂齿,还是法国更重要一些。

“法国的保守派将军应该占比较多数吧,根据盖世太保搜寻到的情报,麦克马洪似乎对坦克这种东西颇有成见。”

“他有成见就有成见呗,这就是你不懂了,麦克马洪那种人就是老糊涂了,根本就没人听他的话,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别人会对你的话十分信服?”

“你做出功绩的时候吧。”

“那麦克马洪打赢了普法战争没有,色当之围的时候他那张老脸跟法棍卡喉咙了一样,都成绿色的了,跟他同时代的除了几个个别的,其他都差不多,麦克马洪天天吹嘘自己的战术多么厉害,实际的结果不就是被追着满世界跑吗?法军再保守,他们也不能是瞎子吧,有功绩的保守派才是麻烦的家伙,没有功绩的就是跳梁小丑,法军的高层基本上都在普法战争吃过亏,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自己那套战术能打赢,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这套理论的确无懈可击,确实啊,你听一个穷人跟你谈成功学,你只会觉得他是不是大脑不太清醒,但是相同的话真正成功的人跟你说你就会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人家是真的成了,人家的确证明了自己走这套流程是可以成功的,至于你能不能成功那就不好说了。

麦克马洪虽然嘴硬,但是还是很识时务的,他只是顽固了点,但是毛奇已经教他做人了,他那套东西真的能打赢的话,那法军就不会在梅斯和色当遭受大败了,你反对进步,你得首先证明自己的确有两把刷子吧,你个靠熬资历当上总参谋部部长的人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这也是后来麦克马洪开始转而支持拿破仑四世的原因,他自己都没自信,再输的话脸都丢没了,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那套不行,那还不改变不就成弱智了,大伙都是为法国好,只是各有各的坚持,但是要是已经证明了你坚持的东西是不好的,你还坚持,那你这不纯纯的犯贱吗?

就算赛里斯人天天骂国足,但是骂归骂,你看到他们上场比赛肯定还是给他们加油的,毕竟再菜也是自家人,谁不希望自家人能打出好成绩啊,金窝银窝还不如自己的狗窝嘞。

不过奥古斯特还不能这么早签署协定,俄国目前似乎好像还没有打算向德国发起进攻,增兵也只是朝着罗马尼亚的方向增兵。

她让俾斯麦给圣彼得堡发一封电报,探一探俄国的虚实,看一下它是不是真的有要履行欧洲协约的想法。

俾斯麦同意了,她立刻给圣彼得堡发了一封电报,而收到的则是亚历山大三世的亲自回信。

“俄国从未想过与德国作战,如果德俄边境出现了什么动静,请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圣彼得堡,我们只针对英国,放在巴尔干的军队也只是迷惑英国的障眼法国安法,我可以用沙皇的名义保证,俄国绝不会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十分的公式化,看上去好像无懈可击,奥古斯特都差点被忽悠了,沙皇的名义,罗曼诺夫家族居然允许亚历山大三世撒这种谎?他们不要脸吗?

俄国大概率还是会出兵的,但是奥古斯特需要让俄国尽量晚一点参战,俄国参战的越晚,德国就越能集中优势兵力冲击法国的防线。

所以奥古斯特也亲自给这位远房亲戚写了一封信,“我是信任俄国的,我也相信我们两国间能够保持长久的和平,德国会尝试制止巴黎和布达佩斯方面可能出现的军事冒险,请圣彼得堡按兵不动,即使你收到一些消息,也请不要当真,德国站在国际和平的这边。”

与此同时,在奥古斯特安抚沙俄情绪的同时,德国向匈牙利发去了最后通牒,给匈牙利人两个选择。

奥古斯特再一次向俾斯麦保证,这是自己最后的领土需求,俾斯麦也只能随她去了。

她想将居住有大量德意志人的布尔根兰也划进自己的版图,所以最后通牒的内容就是……

布尔根兰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