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夏五月。
豫州梁国。
睢阳城东面二十里外,宽敞的大道上旌旗飘扬,烟尘滚滚。
数千名身穿戎服手持刀盾矛戟的兵士,正在列队向东整肃行进。
矛戟尖刃在炽热阳光的照耀下,却让人感觉到一阵寒意。
“来了来了,你们快看。”
六个小孩站在道旁,伸长着脑袋往远处望去,一个小孩大喊着指向那些骑坐在马上之人。
这六个小孩,最大的十岁左右,小的只有五六岁,其中一個是女娃。
看衣着装扮就知道,这些都是寻常人家的子女。
“是他们,大耳朵那个就是刘备刘使君,红脸长须的叫关羽……”
“黑黑凶凶那个一定是张飞!”
“还有呢?还有呢?”
只有五六岁的女娃跳着脚喊道。
“其他的不认识,苏哥哥只说了这三人的相貌。”
“来,我们大家一起喊。”
“刘使君……刘使君……”
六个小孩齐声呼喊。
“嘿,你们不要喊了。”
一个手握腰刀的军候赶紧从队列中出来喝止。
“我们要见刘使君!”
年纪最大的小孩指着远处坐在马上的刘备。
“几个小儿,刘使君岂是你们想见就见的!见了我们这么多兵马,竟然还敢站在这里大呼小叫,你们难道不害怕吗?”
军候感到有些奇怪,按理来说,兵马行军,所经之处,附近的百姓都是有多远避多远,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更不要说来道旁观望了。
一个年纪稍小,却一脸淡定的小男孩昂起头道:“刘使君是爱护百姓的仁义君子,他统领的兵马是仁义之师,我们当然不害怕!”
“嗬,你们竟然懂这个,谁教你们说的?”
军候说着抬头往道旁数丈外的凉亭看去。
凉亭里摆着一张几案,案旁踞坐着一位身穿白色长袍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面上无须,肤色微黑,却是五官俊美,头上裹着灰巾,看年纪只有二十岁左右,正捧着一卷书简在看。
女娃回头指着凉亭里的人,怯声道:“是苏哥哥教我们说的,苏哥哥说刘使君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我们这里的人都不怕刘使君……对了,这个是给刘使君的。”
年纪最大的小孩把一块布帛塞到军候手里。
军候展开布帛一看,顿时面色大变,疑虑的看了看眼前的几个小孩,又看了看坐在凉亭里读书的年轻人。
他不再迟疑,连忙将布帛叠起,紧紧捏在手里,转身向刘备跑去。
军候跑到刘备面前停下,双手托着布帛,禀道:“前面有几个小孩,说这个是给将军的。”
“那边凉亭里的人还教这几个小孩,说将军是爱护百姓的仁义君子,统领的兵马是仁义之师,因此他们不会害怕。”
“还说将军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军候将几个小孩的话如实禀报。
刘备身穿华秀锦袍,腰间佩剑,勒马停住,脸上微微现出喜色。
他看了军候托在手里的布帛一眼,又看了看前面道旁那几个向自己张望的小孩,抬手道:“拿来看看。”
军候赶忙前移几步,走到刘备马旁,将手举高。
刘备端坐马上,伸手接过布帛,狐疑的往前面的凉亭望去。
那凉亭里有一身穿白袍之人正在静坐读书。
望了一会,刘备收回目光,慢慢展开布帛,低头一看。
“使君此行实乃亡途!”
布帛上的几个字让刘备微微变色。
右边的关羽斜过身探头看了一眼,枣红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
“大哥,难道是曹司空派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