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徐光启却偏偏乐此不疲,只要是看到赵五爹,总会下上几盘。
走到树下,在一个马扎上坐稳,赵五爹熟练的掏出了烟杆。在徐光启的烟袋锅上过了一个火,也吧嗒吧嗒的抽了起来。
随后左手托着烟杆,右手麻利地摆起棋盘。
“方才老汉路过南溪的时候,发现今年的水位比起去年又要低了一些。开春至今,不过才下了一场小雨,今年的干旱,已经可以预料。
好在开春的时候,殿下组织青壮挖了不少沟渠。哪怕天公不作美,咱庄子里的收成也差不了。
红先黑后,老汉不客气了!头炮……”
徐光启默默的抽着烟,没有吭声,右手麻利地跳了一步马。
好一会儿他才重重地吐出一个烟圈,幽幽说道:“庄子里的收成,我从来都不担心。京师郊外这么多土地,条件最好的就是咱南山皇庄。
有南溪和南山湖在,哪怕情况再坏,总不至于颗粒无收。我如今所担心的,是山西和陕西……
那里的百姓,苦啊!”
徐光启的话令赵五爹的脸上有些发烧,他想到的只是庄子,可徐光启想到的却是更远处的普通百姓,这差距……
眼见着气氛有些尴尬,赵五爹拱了一步卒,下了一步闲棋,然后说道:“徐先生,这些西洋庄稼,真的有那么高的产量?”
徐光启看着已经长到半米多高的玉米,有些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些西洋庄稼,我已经栽培了两年多,今年是头一次大规模试种。
若是一切顺利,呵呵……赵老弟,你就等着瞧好吧。只可惜栽培的晚了,若是早上十年时间,小小的旱灾又算得了什么!将军……”
说起土豆、番薯和玉米,徐光启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脸上的喜悦即便是隔着很远,也能够轻松感受到。
一旁的赵五爹赔着笑脸,脸上也满是憧憬。
只有真正挨过饿的人,才知道这些高产粮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两人一边下棋,一边闲聊。
从土豆、番薯和玉米,聊到大明本土的五谷杂粮。从大豆花生,又聊到油菜甘蔗。
一个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一个是当世最著名的农业专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得十分投机。
当第二盘已经分出胜负,两人着手准备下第三盘的时候,一个小太监骑马跑了过来。
“赵耆老,赵耆老,小的可找到您了!”
小太监翻身下马,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气喘地说道。
“啊!徐大学士也在,小的给徐大学士请安了!”
小太监看到一旁坐着的徐光启,连忙躬身给徐光启行礼。
徐光启微微点了点头,“你此番来的急切,所谓何事啊?”
小太监略微凑了凑,笑着说道:“好事,天大的好事!不过这件好事,现在落在了赵耆老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