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城,直浙总督胡宗宪驻地。
礼乐和鸣,万人空巷。
总督府及浙江省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整齐划一的站在城门口。
他们要等的,就是龙山之战的功臣。
龙山大捷,是大明抗击倭寇以来少有的大胜。
胡宗宪心里清楚,以少胜多,不是这场战斗最关键的结果。
良将,能扫平倭寇的良将,才是最大的收获。
“不过是一个刚任的参将,和一个毛头小子。”
“胡大人,您的排场太过了吧。”
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眯着眼睛,捏着胡须,语气骄横。
也难怪。
这位能征善战的总兵已经和和倭寇作战数年,经验丰富。
是一位硬骨头的汉子,经常因为脾气太过于耿直而得罪司。
被弹劾罢官是常有的事。
但他从不计较,仍然奋力杀敌。
传闻他将剑术与易经相融合,武艺高强。
这种强人,自然是谁都不服,更不要说是初出茅庐的戚继光和王北辰。
在他眼中,龙山的胜利不过是侥幸。
要征服他,可没那么容易。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此战得胜,固然是将士用命。”
“但戚继光的义弟王北辰,称得是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
“蓟门的边军和鞑靼人都称王将军为神威天将军。”
“这等勇将,应该很对余将军的胃口才对。”
幕僚徐渭深知俞大猷的脾气,三言两语就安抚了他。
胡宗宪微笑着点头。
徐渭年仅十岁就名扬天下,是胡宗宪最为倚重的谋士。
他的话,俞大猷一向是深信不疑。
“哼,道听途说,谁知道是不是真的。”
只是这次,小将王北辰的事迹被传的神乎其神,俞大猷不相信也是情理之中。
正说话间,戚继光和王北辰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
“果然威风凛凛,英姿勃发。”胡宗宪忍不住惊叹道。
迎接的人群之中也不禁窃窃私语。
“那就是王北辰?”
“肯定的,走在戚将军身边的一定是。”
“看不出来,猛将都应该是虎背熊腰,怎么他看起来眉清目秀的。”
“儒将,儒将懂吗?就是文武双全,不能都和俞大猷将军一样吧。”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定乾坤,说的就是这种人。”
“唉,也不知道婚配了没有,能当老夫的女婿就好了。”
“哈哈,哪轮到你了,先问问胡总督愿意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