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入宅,便见一园,入眼处最显眼的,是一座重檐八角攒尖顶的亭子,上覆琉璃瓦。
前面有一池水,清澈见底,只是岸边长满了杂草,已经深及人腰了,可见平日里无人打理。
再往前走,又有一院子,其中多为杂草埋没,难以辨明道路,幸好此时是晴天白日,漆红的柱子在远处,可以辨明门户。
那少妇在前面笑着拨开杂草,将林登领到深处。
第一次进来,林登还颇好奇的四下张望,打量着此处,庄户牙子的少妇,见他这般生涩的模样,颇感好笑,没了拘谨,好心为他解释道。
“这处宅院往日里有个美名,叫做西娘子,本来是前朝宰相旧宅,景致是极好的,这才被人比作佳人。只是当下缺人垂怜,杂草丛生,无人打理,才显得门户里寂寞了。”
“只要官人在此常住,必定会焕发春光,春色夺人,令人羡艳!“
林登暗暗点头,此处荒废日久,蓬蒿满园,白昼里也无人敢入,所以才会闹出那些传说来。
可若是论起格局来说,这处宅院还真是不错,自己还真是捡漏了。
穿过此院,后面又是一院池水,池边是一颗古梅,梅树之旁,就是主屋了,鸱吻斗拱,雕梁画栋,此时还隐现出富贵之气来。
最令林登的惊喜的是。
院中竟然还有几丛牡丹,此时是秋日,虽没有开花,却生长的根系茁壮,可以想见来年的娇姿。
牡丹原本出自山西的特产,在大唐显庆五年时,和高宗李治一同巡幸时路过故乡的武则天,喜爱上了这种奇花,因而命人把她移植到了洛阳上苑之中。
从此牡丹便开始在两京中流行开来,到天宝年间,牡丹就传到了长安禁中内,李白在沉香亭下为杨贵妃作诗。
得清平调三首,皆是传世名篇。
分别是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牡丹何等之名花,玉环何等之美人,这一花一人,便如同盛唐的象征般,被中晚唐的人追捧热衷。
赏牡丹的风俗便从唐朝火到了宋朝,以至于周敦颐也不得不在《爱莲说》中叹一句,“自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便可见这等风气在宋朝时有多流行。
林登不会和周敦颐一样,故作清高的说自己独爱莲,与世人不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花就是花,何况牡丹确实好看。
牡丹这种花喜欢严寒,必须经历一个寒冬的藏养,才会开花,所以秋天又正好是栽种牡丹的季节。
“不知道这院中的牡丹,是何品种,我想要去再移植一些不同的来种。”
林登笑着对身边为自己殷勤解释着的小少妇说。
这个庄户牙子,在来此之前,还在劝自己,因为闹鬼的谣言,害怕来这里。
到了此时,她却仿佛也以为那些谣言确实是假的了,开始认真为自己推介起来。
她估计是为了奖赏吧?林登暗暗想到。
一听林登这话,少妇果然想到了言外之意,面色红润,兴奋的回道。
“官人是喜欢上了吗?竟真要买下此处宅子?那奴家可要谢谢官人了!”
她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然后才为林登解释起牡丹的品种。
“这些花可都是从洛京传入的,此是姚黄,这是牛黄,这一株是左花,剩下这几株,奴家倒真是记不清了,似是玉板白吧?”
林登暗暗点头,这些都是他未曾听过的品种,等到来年春天省试之后,应该就能看到花开了吧?
有期待,生活才有味道。
自从白莲贼人作乱后,原本的正经界一事,就为战争所耽搁了下来。
不仅地方上原本用于清查土地的人手忙于善后安抚,就连朝堂之内的风向,也由原来的倾向支持,变成了还需再议。
幸好现在辛弃疾、赵汝愚和朱熹等人都在福建一地,在来临安之前,也曾听他们说过,此事还是大有希望的,朝中仍有不少正人在努力。
只要他们在地方上搜集到了足够的证据,将民意上达,便足以消除官家的疑虑,留正也说即使今年不行,明春便也可以。
若不是林登先前参加了科举考试,必须得在十二月二十五号之前,到临安礼部中报道,他还准备帮辛弃疾去地方上搜集情报呢。
平了白莲贼人后,便是诸事不顺,日子无聊,此行来了临安,确实应该好好散散心,解解闷。
看过了宅邸后,林登便又随少妇锁了门回去,这里等到他交了钱后,过了地契文书后,就会由庄户牙子寻人来打理一番,这是附赠的服务,自是可选可不选。
林登懒得自己再去寻人,所以并无异议,任他们去找人。
“官人,计三千缗,这已经是最优惠的了,不能再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