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也不复杂,臣手上只有一千家丁能打,他们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同等兵力下能暴打满清的红甲兵,其中的精锐甚至可以压制满清的上三旗的白甲兵。
因为家丁部队的单兵素质高,所以臣在小规模战斗中可以说是战无不胜。
但是一旦要来打大规模会战,比方说满清一次性投入一万士兵,那么臣一定是处于兵力劣势的,能有两三千的部队都要烧高香了。
臣的家丁部队撑死能和两三倍于他们数量的清军缠斗,但是实际上往往会被上万的满清部队围攻。
如果其他人的部队不及时赶来救援,臣多半得殉国。
所以说,我大明不是不能打,但无一例外的是,都是小规模冲突。也就是说,只要我朝这边摆出阵势,聚个万儿八千的打,那就必败无疑。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大明的组织度已经弱化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了,说明我大明已经快不知道如何指挥八万十万人的大阵仗了。
从战略到后勤,再到整个战役的把控调度,实际上都是一坨浆糊,只有千把人这种连小规模战役都算不上,只能称为“战斗”的情况下,我军才能得胜。
有句话叫“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我军到最后就出现了这种诡异的事。所谓堂堂一亿多人口、百十万兵马的的国家,没有了这种调度能力,那就没有丝毫的战争潜力。
所以现在的辽事啊,实际上被打成了添油战术,葬送进去十万,再填补十万新的,再次葬送,再填补。
要说我大明不能打吗?不一定,但我军没有了靠谱的指挥体系,没有了组织能力,那种“将十万兵,横行朔漠”的能力消失了。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卫青,霍去病复生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哪怕是韩信,白起在世也束手无策。
至于用家丁打仗,是我朝战争趋于小规模的现状而发展出现的。
我朝最后一次集结数万精锐兵马开动,差不多是成化年间打建州,从那之后虽然北边、两广也是连年用兵,但都是小规模冲突,对付内地的白莲教叛乱,也不需要集结几十万军队精锐,几千人就足够了。
因为人数增多,对于将领的后勤及指挥的协调能力是个非常大的考验,而现实又是我大明用不着一次出动十几万的部队,甚至五万人都不需要,千把人就足够,那么我军将领自然更擅长带着千把人的精锐来打,因为这样指挥调度的难度低,而且也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而同时,作为我军主要兵源地的各地卫所,也渐渐出现“阶级固化”,各军镇的总兵基本上就是九边那几个军镇的将门家族来回换防,这导致将领对于自己家族的旧部渐渐产生一种依赖关系——毕竟打仗这事熟人用着更放心。
比方说,殿下您要是把我调动到大同去,让我负责整顿大同的军务,我也没有办法的。
大同镇当地的将门、营兵和军户,哪儿有那么好整顿?他们都是两百多年的利益团体,早就盘根错节,早就自成一体了。
这些利益团体或围绕着大同镇当地的将门拧成一股,或是几十家传承两百多年的军卫门第一块儿抱团取暖,再加上一个本该镇守一方的代王府,早就将大同军镇的武力基础,也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留下的卫所土地,给瓜分一空了!
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以这些东西,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指挥层面,我军开始出现“将门”现象,父子承袭、兄弟相援;作战层面,家丁作为绝对主力,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这两个使得我军更加趋于内敛和小众化——将门拢共就那些,家丁也不可能成千上万。
从嘉靖中期时期开始,这种事就越来越普遍了,到了神宗皇帝(万历皇帝)时期,我朝似乎突然出现了一波“名将”潮,还是家族性质的,所谓西麻东李也开始在这个时候名声大噪。
而榆林尤家、榆林王家、延安杜家、大同王家、宣府马家、西宁柴家也逐步兴起,并在万历皇帝末期开始到现在,互相交织出一张军界的脉络网,几乎垄断了我朝的军事将领。
殿下,这很难说是一个好事,家族之间子承父业,兄弟之间互为倚援,甚至家丁都是父子世袭的,打来打去,就是一群人系统内部的自嗨,花花轿子人人抬。
至于潜下心来研究研究如何“将十万兵横行朔漠”,完全就是白日做梦了。
殿下您看,第一,我用不着这个本事,原因就是文官带兵,臣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实际上还不如不做。
第二,我没地方用,我朝根本没有这么多的精兵给我带,哪怕是万历三大征,我们集结起来的家丁部队,撑死了也就四五千。全盛时期的李成梁,实际上也就是四五千家丁,多的都是别人吹的,那不是实数。
第三,别人也不会让我用,我要是带这么多兵马,陛下不会允许,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们也不会允许,其他的将门更不会允许。所以到最后臣恐怕能有毒酒一杯,都算是非常体面的结局了。
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下,您就看到了,小规模明军能打,大规模明军就是渣的诡异事情,应运而生。面对着组织度高处好几个档次的新兴军事集团八旗的时候,我大明的将领才感受到了什么叫力不从心。
可以说,现在我大明无论内政还是军事,组织度都极差,是一个关键点。
东林党、阉党们皆不可用,殿下还需自己培养人才才是上策。
很多不懂军事的人,都只觉得以少胜多才是厉害,殊不知能以多胜少也是一种本事啊。
真正的战争看的不是总人数,而是战场上的有效接触面积之比。
现在我大明军队制度崩溃,军队里面有战斗力的就是将领的家丁,除此以外的士兵战斗力不堪大用。
但是这些家丁数量太少了,所以小规模战斗的时候,家丁数量的劣势还没反映出来,光论战斗力家丁是不输于满清,甚至是碾压满清的。
但一旦发生数万人参与的大战,家丁的数量劣势就完全暴露出来了,家丁再强也架不住被群殴。
臣是因为殿下真的懂军事,才掏心掏肺的对殿下讲这些,言语间恐怕多有冒犯,还请殿下治罪。”
满桂诚惶诚恐,他是真的把实情告诉了李世民,这显然是得罪了很多人。
“将军忠心为国,何罪之有?”李世民拍了拍满桂的肩膀。
“那么现在我们来说说,如何筹划这场科尔沁蒙古战役。”
......
满桂,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明军著名将领,敢对世民皇帝说真话,备受世民皇帝的器重。
------《旧明书》
满桂居然鼓吹给士兵们发军饷,恶毒到如此地步,我是没有想到的。
------《新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