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
这个名字在明末的历史上如雷贯耳,只是,陈柏想不到,孙承宗怎么突然来了?
“你这是什么东西?!”
孙承宗指着陈柏手中的红薯秧苗,问道。
陈柏回答:“红薯,差不多就是番薯吧。”
番薯?!
孙承宗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
红薯传入中原,大概时间也就是明朝末年这会,是不过,因为是外来物,加之培育技术并不先进,以及战乱不断,所以,红薯迟迟未能推广开来。
孙承宗还是从当今礼部尚书徐光启那里听说过这种东西。
徐光启,明末科技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曾与利玛窦一同翻译《几何原本》,在自然科学上很有造诣。
徐光启敏锐的意识到,红薯这种东西蕴含的巨大价值,并且积极推广。
只可惜,明末战乱不断,红薯迟迟未能推广开来,直到满清入关之后,依靠着红薯的大爆发,造就了令人耻笑的“番薯盛世”。
“这东西亩产很高,差不多能有千斤。”陈柏如实说道。
陈柏这话把孙承宗惊了一大跳。
他从徐光启那里听到过,这东西亩产很高,比普通米面要高不少,但他从没听说过,亩产能高到这种地步。
“这也太高了吧?怎么听起来,不太现实。”孙承宗有些哑然。
陈柏没有过多解释,毕竟这东西,只有眼见才能为实。
“到时候,可以过来看一看。”陈柏说道。
“这东西,我曾听礼部尚书徐大人说过,但并未见过。”孙承宗带着随从走进了地里。
“这东西产量极大,若是培育的好,彻底推广开来,养活整个大明百姓,都不是什么难事。”陈柏指着手中的红薯秧苗,一五一十的说道。
孙承宗接过秧苗,大概的看了一下,便把这秧苗还给了陈柏。
“那可真是一件好事了,有机会,我介绍徐大人和你认识认识,估计,你能和他说到一起去。”孙承宗来遵化的目的,并不是和陈柏讨论,这种红薯的产量,以及对大明的影响。
他的目的是代替崇祯看看,陈柏在遵化城到底干了些什么。
回过身子,看了一眼前方井然有序的农田,孙承宗不停的点头。
尽管他不曾种地,但也知道不少。
眼前这些土地,平整的不像话,就好像是用巨大的铁耙,仔仔细细的耙过一样。
如此模样的农田,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若是陈柏真有造反的心,又何必如此?
看到这里,孙承宗越发觉得,陈柏是一个能人,而不是所谓的乱臣贼子。
陈柏将手中的秧苗递给手下,随后带着孙承宗前往遵化城。
此处距离城池较远,孙承宗的车架停在远处。
但孙承宗并未选择乘车而行,而是与陈柏步行前往。
道路早已被陈柏修缮过,铺上碎石子与砂浆,再用压路机压平,比官道还要平整宽阔。
走在这种路上,就连心情也舒畅很多。
看着眼前平整的道路,孙承宗想起了自己出发之后,遇到的那些道路。
那里还是京畿之地,可官道大多年久失修,坎坷崎岖,与这里相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你一个武将,竟然能做到这种地步,我确实没有想到。”孙承宗忍不住的称赞道。
孙承宗是个文官,明朝文贵武贱,加之武人大多粗鄙,所以孙承宗大部分情况下,对武将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