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4章 哼,丞相早已看穿了一切(2 / 2)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首页

他志向不就是搞钱嘛,没毛病。

曹操冷哼了几声,道:“哼哼,我早已看穿了张伯常的心思,此次回去,定要与他好好掰扯一番。”

……

“南临侯?!”张韩愣住了,仿佛被雷击中一般,当场僵硬。

“好陌生的名字,但是却又好熟悉,”他忽然深情了起来,就因为贾诩回来时,忽然提及了此事,在一番不确定的试探眼神之中,小心翼翼的说起了张韩的爵位,该往上挪一挪的事。

而并没有提及“南临侯”三个字,但张韩却很深情的说了出来。

于是,贾诩直接闭上眼,抬头向天。

苍天,他真的干了。

“俺早就想君侯当南临侯了,俺的家业,全都在南临县里面,”典韦乐呵呵的说着,“如此,以俺的才智,在南临县为相应当不过分吧?”

坏,牢典也干了。

贾诩慌忙咋舌,拉了张韩一把,发现拉不动,他就像是一尊铁铸的雕像一般,吓得贾诩忙一脸纠结的劝说道:“现在真不是时候!”

“待邺城攻下,丞相得冀州腹地,君侯再提南临侯的事,便是事半功倍,鱼游入海,现在提,绝对被打回来,君侯你有一堆罪责还在军中压着呢!”

“君侯,你动一下呀,别一动不动像个石雕似的!”贾诩说了半天,张韩不为所动,还沉浸在自己南临侯的梦里,他甚至都能想到张韩当了南临侯,天天泡在封地里的日子。

不理政事,不图长远,不争大业,甚至不再上进,每天只知道他说过的那叫什么……洗脚城八号技师的梦!

“雕塑!?”张韩忽然回过神来,诚挚的看向贾诩,道:“老贾,你说得对,南临县不能没有我,应该在南临县的中心,最为繁华的地段,立一尊我的雕像,让百姓崇敬!!”

噢……

贾诩彻底闭上了眼,感觉自己好像倒在了一片蔚蓝色的大海之中,一直飘啊飘,后背冰凉不已,双眸被日光刺痛,即便是闭上双目依旧能够感受到那赤焰般的灼热。

疯了。

君侯真的疯了,他以前真不是这样的,那位天下奇才,古今无双,文武双全,目光长远的君侯,到哪里去了。

“君侯,不要因名利而蒙昧!”

张韩眨了眨眼,点头道:“你说得对。”

“嗯,我去见丞相,为了我萌妹。”

说着,他和典韦趾高气昂的朝着院外去,命人准备车驾,准备直奔丞相府。

贾诩在后头已经懵逼了,他现在打算久违的去大醉一场,然后再思考一番如何劝说自己的大腿。

这大腿好像快腐朽了,被腐蚀了。

……

丞相府,曹操处理完近日堆积的公务之后,正在夸赞杨修和司马朗。

司马朗勤勤恳恳,不辞辛劳。

杨修则是才思敏捷,效率奇佳,两人在丞相府任职,可谓是帮了大忙,其余之人诸如夏侯恩、曹真等府内的统领,亦是倾力相助,都一一得到了赞赏。

荀彧、郭嘉两人,此后便是说起了张韩的南临县之政,以及现在百姓踊跃之情。

荀彧笑着道:“不出半年,恐怕此风就会传遍许都,到时候许都附近的几十万百姓,都会趋之若鹜,丞相可以开设官吏,开始在许都造牙行与钱庄,试行其政。”

“此举,被董贼崩废的五铢钱,又可再用于流通也,伯常真乃是功不可没,此功惠及数十年,乃至数百年。”

荀彧这番话,并不夸张,如果运营不好,那就惠及一两年,可能就会慢慢的变味。

但若是经营得当、官吏清廉,百姓支持的话,十年依旧可以持续沿用,甚至是逐步繁华;而若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不断的优化此政,与当前大汉之情相联,只怕是数百年能够一直沿用下去。

这就是千秋万代的好思量,开先河者,自然都是功德无量的。

只怕,天下的商贾,都会因此来感谢张韩。

华歆在旁,并不做声,只是淡淡苦笑,他现在听到张韩的消息,就觉得嘴里发苦,心里发虚,好在最近张韩都不来找自己说道,偶尔上朝时候碰到,还会笑脸相迎。

让华歆觉得好像这位君侯真的不怎么在意自己。

于是他侥幸了一番,毕竟自己不是元老之臣,和张韩的关系不算自早就相识,而两人的身份地位悬殊,他并不在意罢了,算下来,心胸还算是宽敞的。

说到这的时候,门外宿卫忽然匆匆进来禀报,说张韩、典韦已经在大堂阶梯之下等候,请见丞相。

曹操当即笑了起来,“哈哈,你看,要债的来了!”

“他要是没有功绩,这会儿肯定避我远远的,现在腰杆硬,恨不得不通报直接和典韦叉着腰走进来!”

“哈哈哈!!”

曹操的话,引来了堂上一片大笑。

“请进来!”曹操战事大胜、内治繁华,可谓春风得意,张韩现在在他心中哪里有半分罪责,全都是大功!这个人来到自己麾下,就已经是巨大的功绩了!

不多时,张韩和典韦趾高气昂的进来,好像中午吃了山珍海味不擦嘴的那种街坊,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干的好事。

一来,张韩就直接开门见山,道:“岳父,你终于回来了,我在许都日思夜想,都快把我思念坏了!”

“我在这世上亲人不多,唯有岳父您,一直谆谆教诲,让我难以放下思念!简直是寝食难安、夙夜难寐!”

“好在,我有南临县的事业,可以分担一点思念之苦。”

曹操:“……”

荀彧:“……”

郭嘉:“……”

我真的是服了。

你要功劳的前情提要,是真的清奇!!

又长又刁钻,我真想把他打一顿!

三人心照不宣的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