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0章 罢了,去叶壶请贾老吧(2 / 2)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首页

“伯常爱卿,你说,这不是逼迫朕吗?我已将丞相当做相父看待,待之以皇室之礼,为何华卿还要咄咄逼人?”

“难道说,他是暗中得到了丞相授意?”

“自然不是,”张韩直接了当的摇了摇头,“丞相正在攻伐冀州,此时心思全在战事上,绝对不可能做这种毁军胜势的蠢事。”

张韩咬牙露出了愤恨之色:“这就是朝中小人作祟。”

“妄图拍丞相的马屁,来哗众取宠罢了,我不是说华中丞,说的是这种人。”

“伯常爱卿,还是你忠君爱国!”刘协一听他这话,顿时就放心多了,他现在就怕张韩一来就是一句华歆说得对呀,那就完全没得谈了。

“既如此,你觉得朕是否该答应?”

刘协求助似的眼神盯着张韩,急切到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样。

“那,臣不知道啊,”张韩也奸呀,这时候不能表态,他表态了对两方都不好,“臣觉得,陛下可以推到丞相得胜归来再做决议吧。”

拖嘛。

回来了再说,万一今年秋收之前,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呢?

“伯常爱卿,你心中是怎么想的?”

刘协又走近了一步,几乎到了张韩身前,此时张韩本在躬身,感觉阴影之后,自然的后退了半步,道:“微臣不敢妄议,此事不是微臣说的。”

“可是,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敢站出来公然反对。”

“还是有的,可能陛下没问到满朝文武,”张韩笃定的说道,这话里面,似乎意有所指,让刘协愣了愣,但是他想不通张韩说的人是谁,“这话是何意,伯常认为还有何人?”

“不好说,应该是有的,华歆这种投机取巧、趁机以进言取功的御史,最不能入忠汉大臣的法眼,微臣现在已经是叶壶关守将了,就身上的爵位还算尊贵,能够得到陛下的恩泽,除此之外,根本说不上话。”

张韩也开始摆出爱莫能助的姿态,说到这又小声的道:“还请陛下恕罪,说来惭愧,此次秘密回许都,其实是贪恋安逸,不喜叶壶关艰苦,若是追究起来,还应该再次责罚,贬为庶人。”

“又或者是发配到边关去做个小小县令,可是我知道陛下不忍,记得当初微臣的功绩,故此骄纵而回,唉,实在是罪加一等,陛下应该再罚一道。”

“不必,”刘协摆了摆手,却是一直盯着张韩的后脑勺,慢慢的感觉到张韩的心意,他是真的不想掺和,可还是给朕说了些许建议。

“此事,乃是朝中有奸臣,欲害伯常也,朕不会追究的,此人不光是想要害伯常,还打算离间朕与丞相的关系,朕如何能受蒙蔽,明日朝议,便明言等丞相回来再说。”

“伯常,你且去把。”

……

出宫的马车上,张韩在摇晃之中继续思索。

他感觉刘协已经长大了,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手段,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随意蒙骗,这也是源于宫中的老师实在是太多,免不了就会有人说上几句话,让他觉醒一位帝王的自觉。

也许在冀州大战结束之后,另一场真正的大战才会缓缓拉开序幕。

而在张韩的心里,其实冀州大战在官渡就已经结束了,现在不过是在收尾而已。

袁绍也只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日了。

“君侯,到宫外了,”温瑞尖细的声音传来,打断了张韩的思绪,他凑到马车内,笑着说道:“君侯真是受宠,陛下在遇到难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君侯,而且此次还以车驾接送,这可是少有的恩泽呀。”

“侍中,最近家中可有亲友缺少用度?你的干儿子,在临颍居住半年,可还有书信回来?”张韩直接冷不丁的笑着说道,让温瑞的表情一下滞住。

整个场面的气氛变得凝重了起来。

温瑞不敢接张韩的话。

因为方才张韩的话里,提到了他的干儿子,温瑞自己是早年净身的,当然不可能有子嗣,于是过继来的儿子就是他的香火了。

这颗独苗,早已送往了临颍学堂,吃穿用度从不短缺,但是极少有人知晓,在临颍也是拖赖友人寄住在一家商贾家中,得人教导,日子倒是颇为舒适。

温瑞还想着,日后自家儿子若能学有所成,入仕为官,他还能帮衬一把,也许就可成一道权势呢,可是,在不知不觉间,好似儿子的确已经数月不曾写家书来要过钱财了。

那一家临颍的友人,也没有再来走动……

想到这,温侍中竟然冷不丁的发抖起来,这临近秋日的光景,居然还会让他感觉寒冷。

最后才发现,是张韩的眼神冰冷。

自家的儿子,一直在他的掌控之中。

“托君侯的福,吾儿已,已一月有余不曾写过家书来了?”

“改日安排你休沐几日,出宫去见他一面如何?”张韩微微抬起了下巴,冰冷的目光看向温瑞,而后右手在遮掩下微微动了动,他现在心情不是很好,这侍中却还在说奇怪的话。

他的话的确奇怪,怪就怪在,不好好说消息,却为天子说话。

这能说明什么?

说明天子那边也有好处,让他帮忙拉拢朝臣,如果不是刘协自己的手笔,那就是伏皇后的家世在后头作怪了。

这个温瑞的消息,需要细查一番。

“那,那就多谢君侯了。”

温瑞转身过去,不敢再多言,但是背对张韩的面庞上,却是汗珠密布,眼神扭曲,面庞不断抖动,好似有一种惊惧的怒意在其中酝酿。

两人无声的出了宫去,在门外接张韩的马车等他上了车后询问去处。

“尚书台。”

张韩直接了当的说道。

……

尚书台,荀彧披着一件灰色的袍子在加紧批阅奏章,写下批注之后,再呈丞相府,而后有人送去天子处。

这许多各地奏章,因为临近了秋收,都是一派形势喜人,他也需要早早估算今年国库收成,已经调度各地赈灾事宜,同时还要命各州郡储量,以准备冬灾时候的仁政。

正是专注时,忽然听到门外进来的宿卫禀报,张韩求见。

他放下笔,茫然抬头,揉了揉已经快花了的眼睛,问道:“谁?张韩?他大张旗鼓来的?”

“嗯,好多人都看到了,就在门外等候。”

“快叫进来。”

荀彧眉头一皱,喃喃道:“啧,这混账,为何不晚上翻墙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