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4章 同治帝崩,亲赴清国(2 / 2)我在幕末从新选组开始首页

在为柏朗颁发“游历”护照时,总理衙门一方面曾婉言劝告柏朗:边境地区不安全,尽量不要前往。

但柏朗一行人不听。

总理衙门又要求沿途各省及云南督抚妥为照料。

因此,马嘉理在进入云南后受到当地官员的周到款待和关照,十分顺利地出境。

而马嘉理并未将自己的返程时间、路线预先知会清国官员。

1875年1月17日,马嘉理与先期到达八莫的柏郎探路队会合。

2月14日启程,挂起“游历”的招牌,擅自越过清国边境,侵入云南腾越地区的曼允。

马嘉理率领“探路队”不但拒绝当地民众劝阻,反而扬言要进攻腾越城,并开枪打死百姓数人。

云南腾越参将李珍国在绅民的要求下,布置兵勇,于各要隘堵截洋人。

2月21日,马嘉理与4名清国随员抵户宋河,遭到当地人民的袭击,5人都被杀死,首级悬于曼允城墙上。

经此打击,探路队不敢继续前进,退回缅甸新街。

但英国立即抓住这一事件来扩大它对清国的侵略。

英国大使趁机提出六条要求,同时要求清国朝廷尽快履行前几年因天津教案签订的条约。

随着《烟台条约的签订,英国可派探路队由北京经甘肃、青海或四川等地进入西藏,或由印度进藏。

《烟台条约不仅按英国政府的意图结束了滇案,而且英国由此实现了它十余年来企图在清国扩大通商特权的愿望,得到了入侵清国西南边境的所谓“条约权利”。

英国从《中英烟台条约中夺得的各项在华权益,很快就被其他列强“一体均沾”。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他代表日本出面,帮助清国与英国谈判,或许可以通过这次机会拉拢清国。

柳生熙严立刻动身,离开府邸,前往内阁处理此事。

他准备了两份礼品,一份是给同治帝的奠礼,一份是给光绪帝的贺礼。

正月十五日,柳生熙严乘坐舰船抵达天津,第二天进入北京城,随后进入日本驻清大使馆休息。

距离光绪帝登基大典还有五日。

柳生熙严带着德川庆喜面见总理大臣恭亲王,柳生熙严率先送上奠礼,恭亲王起身谢礼。

恭亲王连忙感谢道:“旧历十三年一事多亏贵国相助,首相大人对本王有大恩啊。”

柳生熙严说着日语,由翻译来翻译道:“亲王殿下客气了,帮助贵国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最主要还是英法两国在我国手中吃亏,故而从其他地方找茬,不过我国不怕这些伎俩。”

恭亲王满脸羡慕道:“首相大人真是俊杰,居然连英吉利法兰西这样的强国也不能拿贵国如何,真是羡煞本王了。”

柳生熙严趁机回复道:“其实贵国也有这样的机会。”

恭亲王惊讶道:“首相大人这话果真吗?”

“当然。”

柳生熙严立马忽悠道:“只要贵国加入东亚经济互助同盟,一旦贵国出现什么问题就可以找同盟国帮忙。”

恭亲王好似忘了当初德川庆喜向清国提起过,只是被拒绝了。

现在他不记得此事,就好像第一次听说一样,只是心中有些犹豫。

他问道:“这个同盟不会是要我大清屈居人下吧?”

柳生熙严早就预料到了恭亲王会问这样的问题,毕竟大清可是把朝廷的颜面看的重要,当然不过是死要脸活受罪罢了。

他回道:“同盟内各国不分地位高低,只是我们东亚几国报团取暖,应对欧美列强的欺辱。”

恭亲王一听,有些心动,但这件事情不是他刻意决定的,此事还得和两宫太后商议。

柳生熙严也没急着让恭亲王回复,两人寒暄了几句,就分开了。

恭亲王在和柳生熙严商谈完后,就立马进宫面见两宫太后,不过同治帝之前亲政,两宫太后已经还政,因此还需要几位军机大臣一起议事。

军机大臣之首便是李鸿章。

两国太后和李鸿章听了恭亲王的叙述,便开始考虑此事。

不过慈禧太后对于此事并不太在意,直接说道:“此事算不得大事,况且我大清如今展开洋务,国力蒸蒸日上,何须一个撮尔小国来相助。”

李鸿章却是在考虑其中的利弊。

历史上因为日本在台岛和琉球的问题上欺压清国,因此李鸿章认为日本狼子野心,需要防备。

现在日本许多事情与大清之间都是公平交易,再加上日本让英法两国都无可奈何,若是与日本合作,确实可以减少压力。

李鸿章立马说道:“启禀圣太后,微臣以为此事对于大清有利可图!”

慈禧皱眉道:“李爱卿何出此言?”

李鸿章立刻分析道:“启禀圣太后,微臣以为那日本虽然地少人稀,但是这几年来强势崛起,先是让法兰西赔款,随后又与英吉利重新签订条约。

从这些情况来看,日本确实可以帮助我大清解决很多问题,至少我们可以依托这个同盟,不再担忧英法两国的强势。”

慈禧太后还是脸色不虞道:“让外人帮忙,这脸面上有些说不过去。”

慈安太后却是说道:“妹妹无需这般想,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我们忍辱负重一段时间也是可以接受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不能让祖宗的江山在我们手中丢掉。”

慈禧太后虽然不喜,但是慈安太后都发话了,她便松口道:“此事可以再谈谈,尽量争取到有利于我大清的条件,而且不可有辱我大清国体。”

李鸿章立刻接旨道:“臣领圣太后懿旨!”

李鸿章接旨后,当即与恭亲王一起离开皇宫。

接过差事的李鸿章内心有些沉重,而恭亲王反而一身轻松,心情十分愉悦。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恭亲王自然是能躲则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