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是纯粹没有,而她好不容易攒的那点猪油,昨天又被自己给干光了,所以林小锋又去买了一桶,5升装的小油坊自榨的菜籽油。
这种油,颜色深。
看起来和70年代,供销社榨油房里卖的那种、没好好过滤的菜籽油差不多。
所以买这种油回去,才能敷衍过去,色拉油肯定就不行了。
菜籽油的品相倒是能蒙混过关。
但由于这是用塑料瓶装的,要是自己就这么提着拿回去的话,林小锋担心会引来林大娘、和阿秋她们的好奇。
要知道,在70年代末,塑料瓶在农村地区,还是比较罕见的。
他们装油的器具,不是用医院里捡来的输液瓶子、就是淘汰下来的白酒瓶。
或者是陶制油瓶。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林小锋还掏了5块钱,在菜市场卖盆盆罐罐门市上,买了一个老式小土陶罐,倒腾进去1斤菜籽油。
至于剩下的4斤左右的油,林晓峰打算将它连同塑料瓶,一起放在万能柜里存起来。
等到以后家里没油了再说。
这是因为,要是一次性拿出来5斤油的话,估计给林大娘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了。
在70年代,大家伙儿供应的食用油指标,一个月才2两8钱3。
而林小锋要是敢一次性拿出5斤油,那还了得?!
这得多大的本事,才能做到?
估计公社伙食团里那个胖厨子,他抠上半年,也未必能拿得出这么多油...
猪肉、鸡腿,菜籽油都有了。
家里还缺米。
林小锋来到粮油店,也没敢买好米,而是专挑那种有点发灰的陈米买。
一个是这种米便宜,一斤才2块3。
第二主要是考虑到林大娘家,她们平时吃的大米,都是自家在石臼里舂出来的。
里面砂子、没脱皮的稻谷这些杂质多。
如果自己买太好的米回去的话,肯定又会招来林大娘的无数质疑:问自己上哪买的这么好的米?
得花多少钱呐...如此等等。
大米是消耗的比较多的东西,70年代的人的饭量,他们1个人放开来吃的话,恐怕顶后世5个人吃的那么多。
只可惜,自己兜里的钱有限。
因此这次买米,林小锋只买了20斤,花了46块钱。
至此林小锋的兜里,只剩下50块钱了。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挣钱犹如针撬土,花钱好似水冲沙。
眼看着今天去摆摊,好不容易卖了200多块钱,结果还没买点什么东西,就快花光了。
时间紧迫,林小锋抓紧时间来到专门划出来,让摊贩们摆年货摊的地方。
在地摊上花29块钱,给小铃铛买了一套大红棉袄。
这种棉袄之所以便宜,只因为它的面料是交织棉的...说白了也就是化纤。
里面也不是用棉花填作为填充物,那叫“丝绒面”,也属于是石油衍生品。
所以就这种质量的东西,人家城里人恐怕连正眼都不会看一眼。
也就能糊弄一下那些经济拮据、喜欢赶大集的人。
不过,在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面前,质量好不好?这东西已经无关紧要了。
买好棉袄,林小锋又花6块钱给小铃铛买了几个炮仗,然后撒腿就往“5元店”里跑!
身为穷逼一个,要想捡便宜,又怎么能错过这种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