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一章 以信为本(2 / 2)三国:箱子里的皇城首页

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

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

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

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

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

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

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

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士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在边疆治理上,诸葛亮重新划分行政区,增加郡的数量、

大力推进郡县制,并通过将地方态度恶劣的豪强迁往成都的策略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

同时,他还笼络当地各民族首领以及大姓氏族,

许以特权协助蜀汉政权统治蜀地南部地区。他推行少数民族与汉族官吏交流制度,

增强蜀汉政权对南部地区的管理。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先进的汉族农业技术,

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并允许汉人前往少数民族地区生活。

另外,诸葛亮不仅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信仰,也利用当地人信奉鬼神的风俗,

宣扬封建君臣关系,强化蜀汉政权的正统性。

蜀汉西北部生活着氐、羌两个民族。由于此处是蜀汉与曹魏的边界之地,

诸葛亮希望与此处建立更有效的联系。为此,他实行以军事镇压为主、

安抚为辅的边疆治理政策。另外,他还通过重用氐、

羌民族中有较大威望的马超和姜维两位将军来加强氐、羌民族与蜀汉的关系。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

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221年),

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

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

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

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

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章武三年(223年)义作二鼎,

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

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

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

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南朝陶弘景,

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

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

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1119-1125年),

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

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诸葛亮在政务和军事活动中,也常有练习书法。

《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

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

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他却不忘练习书法。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

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

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

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

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

“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

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为希代之珍”。

张彦远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南中,其俗征巫鬼,

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

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

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

以赐夷,夷甚重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

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

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

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盛弘之撰《荆州记》载:“襄阳西北十许里,

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又载:“宅西背北临水,

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

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

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

《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

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

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

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

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