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帝国行政制度……是现成的!”
“甚至……不用是我们,可以说是,从始皇开始,郡县制下的帝国行政制度,都是现成的。”
此时,考场,赵构在说出他的观点看法后,也在自己答题。
对这个题目,他可是太有感触了。
尤其是第二项,确定一套趋近平衡的权力制衡官制,这可算是他们赵家开国以来的皇帝必修课。
从赵匡胤开始,他们赵家都在搞这一套平衡。
时而打压主战派,时而扶持求和派,时而又主战,时而又主和……
如此灵活的执政思路,只取决于,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权力受到威胁、裹夹,他们不能接受某一方独大。
至于……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需要吗?
抗金呼声那么高,迎回二帝的呼声那么高,他不需要这种共识。
还有下面,确定一套成熟治国御民方针……还不够成熟吗,他们大宋在这一套,可太成熟了!
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士大夫感觉靖康之耻,是天下之耻,其实也只是他们赵家之耻罢了。
他赵构都对赵家之耻从恐惧到麻木到无动于衷了,下面的人却还不忘打回去。
打得过吗,能打吗?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万一完颜爹再来一遍绍兴之耻,他又该逃跑到哪儿呢?
跑了那么多路,他已经不想再跑路了,他不想追随苏东坡的足迹,到什么天涯海角去看看,那些年的经历,已经成为了他的心理阴影。
随着年纪增大,他只想安稳。
还有……危机应对方案,当前的大宋,求和才是危机应对方案,其他的,就真的别折腾了,能守住这份家业,已经不错了。
赵构发现,一通默默的选择筛查,这道题对他来说,不是多选题,甚至是单选题,零选题,他任何一项答案都不想选。
然而偏偏,考场外有那么多百姓关注……
考场这种设置,好像是要逼他做那种表面上雄才大略的明君,对标对表赵匡胤、对标对表光武帝刘秀,他真的没那能力,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啊!
……
“这个,不断凝聚思想共识是什么?”
“恢复汉唐故土,算不算?”
赵匡胤也在答题,面对这一题,他其他选项都没有异议,都觉得应该选。
最后,就只有唯独这个思想上共识上的东西,他感觉……摸不到,有点无从着手。
“大汉的共识是什么?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这好像也不算开国定下来的吧?”
“大唐的共识是什么?万国来贺兼容并蓄?这是经历贞观、开元才有的吧?”
他只能用既往例子来找答案,发现,都不怎么贴切。
“大隋的共识是什么?没有吧……”
“王莽的新朝是什么共识……也没有吧,那只是王莽一个人的共识,大家都不跟他玩!”
在这种找共识之下,赵匡胤好像隐约意识到,凝聚共识,好像是一个看似不重要,却是大一统长命王朝所需的精神内核。
而这种精神内核,好像各路开国皇帝,都没人去做过。
唯有王莽,算是典型的有自己思想的君王,也尝试去凝聚回到周制的共识,但,没人陪他玩。
“始皇大一统的思想,算不算后来王朝每一个皇帝的共识?”
找来找去,他好像也只找到一个例子。
“不对……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好像就是一个凝聚共识的举措……”
“甚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也是一个凝聚共识的举措!”
“嘶……焚书坑儒,也是凝聚共识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