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夜市不比今天冷清,可能每个时代的人们对娱乐需求都格外旺盛。
最热闹的当属观前街,因街中心有一玄妙观,被称为玄妙观前,后演化为了观前街。街道还与玄妙观广场相连,明清时便已商铺林立,游人如织。
“你在给我们说说上海的事呗”
“是啊,是啊”
“法租界漂亮吗?是不是全是法国人啊?”
一路上,一行人都在问龚德铭关于上海的事,就连包国维都不时插两句嘴,显出对于上海的向往。
“蒽,我们到了,前面就是醋坊桥,过了就到观前街了”
看见醋坊桥,包国维和庞锡尔一起往桥上跑去,边跑还边向剩余几人招手:
“快啊快啊,大家都快一点啊!”
见此,其他人也不免跑了起来,看见龚德铭还在慢悠悠地走,又折返回来,一人拉住龚德铭一只手,拖着往前走。龚德铭无奈也就提起了速度。
跨过醋坊桥,一行人加入游人队伍之中。人流不息,摩肩接踵,就像前世地铁早高峰一般。
两侧的建筑都是各种商铺,卖各式玩意的商行,里面摆满布匹、鞋子的制衣店,远处的酒楼,还有灯光颜色明显不同、门口站着几个旗袍女子的风月场所。
夜市的商贩依托着这些商铺,将小摊摆在这些店铺门旁,这样可以借一下店铺里的灯光,还可以吸引店铺进去的人流。
门前可是不能摆摊的,那样店主就会出来赶人了,他们也没有能力在摊铺上接一灯光,那样光是电源都找不到,更别说电灯、电线这些增加成本的物件。
往往都是弄一个像烛台一样的东西,在上面弄一点煤油点燃,制作成一个固定的火把,这样就可以将它放置在摊位上,照亮独属于他的一方天地。
只有旁边摆的桌子上会用碗来照明,在碗里放上油,可能煤油、可能菜油,弄一颗灯芯,点燃就可供食客照明使用了。
这样的照明在摊位是用不了的,加灯芯吧,光太小,吸引不了客人;不加吧,火太大,客人更会离得远些。
龚德铭正端起一碗桂花糖芋艿,却看见剩余四人都不怎么动。
“怎么了,怎么不吃啊,这多好喝啊,甜甜的,带着桂花香。”
“还不都怪你,我喝了你说的那个‘蝌蝌啃蜡’,现在肚子感觉全是气,喝什么都觉喝不下去”
“你们感觉是不是啊”郭纯还扭头向周围人问去。
“嗯,我也是”
“我也是”
“真不知道这玩意有什么好喝的,搞不懂那些美国佬为什么喜欢喝这玩意,味道还怪怪的”(作者一度怀疑这玩意有成瘾成分,你说它好喝吧也不是,民国时期刚传入中国时老百姓也接受不了,喝着喝着现在反而离不开了)
“这你们都不懂了吧,我们喝东西都是问好不好喝,味道怎样。但这玩意吧,不能用这些来形容。我就问你们,喝的时候爽不爽就完事了”
“那确实挺爽的”
“喝的时候确实不错”
见大家都喜笑颜开,龚德铭大手一挥:“走,既然不想喝东西,那我请你们去吃五香排骨,吃两面黄”
一行人又连蹦带跳的向街道走去。
热气腾腾的鲃肺汤、现吃现切的秘制酱鸭、最多的还是各种汤面,有加卤肉的,有加鳝鱼的,汤汁也有白如水的、也有墨如茶的。
糕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松仁粽子糖、芝麻薄皮、松仁枣蓉麻饼、玫瑰大方糕、松子黄千糕、枣松猪油夹糕、炒肉团、双酿团,各种糕点琳琅满目。
糕点摊主还在一旁叫卖:“一月闹元宵、二月撑腰糕、三月清明团、四月神仙糕、五月端午粽、六月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食糍团、九月重阳糕、十月南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糖年糕。
现在八月了啊,来吃糍团了啊,黄天源出来的老师傅了啊,瞧一瞧,看一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