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褚太后退居崇德宫,亲手写诏书给群臣说道:“昔日因皇帝年幼,又频遭艰难,含忧多年,内心沉痛。司徒为有尊位重德的亲近大臣,能训诫拯救弊端,王室得以不坏,实凭借公之力。皇帝已行加冠之礼,而四海未能统一,五胡叛逆,豺狼当道,耗费日增,徭役不止,百姓困苦。愿诸位君子思量筹谋,努力一心,辅助幼主,匡救往日不足,我将永归别宫,以终晚年。仰思家事国事,故以此抒怀并相托。”
升平元年(357年)十二月,王彪之升任尚书左仆射。
次年,豫州刺史谢奕逝世,司马昱打算让桓温之弟桓云接任,并询问王彪之的意见。
但王彪之则认为桓温已雄据东晋一半国土,若让桓云任豫州刺史,那重要外藩的兵权几乎都由桓氏一门掌握,并不妥当。
司马昱颔首道:“你说的没错。”
于是以谢奕之弟谢万接任。
谢万,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
谢万是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
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
谢万年轻时才器出众,虽然器量不及谢安,但因擅长展现自我,故此颇有声誉。
谢万他在二十岁时,被征辟为司徒掾,后改授右西属,但却推辞不肯接受。
永和元年(345年),会稽王司马昱被拜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因素闻谢万之名,遂任命其为从事中郎。
谢万头戴白纶巾,身披鹤氅裘,足穿木屐,一副名士做派,与司马昱长谈竟日。?
谢万后又出任吴兴郡太守。
升平二年(358年),豫州刺史谢奕病逝,谢万升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假节、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领淮南太守。
王羲之认为谢万没有将帅之才,致信劝说桓温,建议不要让其外镇。
桓温没有采纳。
王羲之又致信谢万,劝他要与士卒同甘共苦,可惜谢万也没有听从。
升平三年(359年),谢万与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
谢万他命征虏将军刘建修治马头城池,自己率军入涡颍,打算支援洛阳。
这时,郗昙因病退回彭城。
谢万却以为郗昙是因前燕兵强而退,于是仓促退兵。
士卒自行溃败,豫州治下许昌、颍川、谯郡、沛郡等郡县尽皆陷落。
谢万单骑狼狈逃还,被废为庶人。
升平四年(360年),朝廷封桓温为南郡公,并将其原有爵位临贺郡公降为县公,封授给其次子桓济。
升平五年(361年)五月丁巳日,司马聃病在显阳殿去世,时年十九岁。
司马聃死后,谥号穆皇帝,庙号孝宗,安葬于永平陵(今江苏江宁西北幕府山南)。
晋成帝司马衍的长子司马丕继位,是为晋哀帝。
升平五年(361年)五月,因晋穆帝死后无子,便迎立晋成帝的长子琅玡王司马丕即位,是为晋哀帝。
谁知晋哀帝是个糊涂的皇帝,他对政事不感兴趣,却迷信方士,成天不吃饭,只吃金石药饵。
因而年纪轻轻便病倒在床。
拖了一年,仍不见好转。
大臣们只好再次请出褚太后临朝摄政。
升平五年(361年),朝廷起复谢万为散骑常侍,但谢万恰于此时病逝,便将散骑常侍作为其赠官。
谢万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隆和元年(362年),前燕将领吕护进攻洛阳。
河南太守戴施弃城而逃,冠军将军陈祐遣使告急。
五月,桓温派竟陵太守邓遐率三千人协助守城,再次表要求迁都洛阳,并建议将永嘉之乱后流亡江南者全部北徙,以充实河南之地,皆被朝廷驳回。
后来,朝廷又以交州、广州偏远为由,免去桓温的交广二州都督,改授其为都督并司冀三州诸军事。
桓温表推辞。
兴宁元年(363年),朝廷加授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赐其羽葆鼓吹一部。
二年(364年),桓温率水师进驻合肥,准备北伐。
五月,朝廷进封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遣侍中颜旄宣旨,召其入朝参政。
桓温以中原尚未恢复为由推托。
朝廷不许,再次征桓温入朝,但当桓温赭圻(今安徽繁昌西)时,却又尚书车灌前来制止。
桓温遂驻军赭圻,表辞去录尚书事一职,只遥领扬州牧。
兴宁三年(365年),前燕再次攻打洛阳,陈祐出逃。
司马昱得知,与桓温在洌洲(在今安徽和县)会面,命他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准备征讨之事,但最终因晋哀帝驾崩而作罢。
兴宁三年(365年),晋哀帝去世,因无子嗣,褚太后立晋哀帝之弟琅玡王司马奕为帝。
褚太后继续临朝摄政。
王猛说到这里,已经把自西晋妖后贾南风导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后天下大势变化至今讲完。
任剑南抱拳一揖,道:“这次来到丞相府,听丞相您讲述了这天下大势的变化,方知当今天下之乱,帝王家多么无情残。”
王猛品了一口茶,笑道:“所以,才需要一个能一统天下的明主,来平定这四分五裂的华夏大地,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使大家都可以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各位大侠,大家好!每位作家都是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来写作,为了能给大家写出一部精彩的故事情节,你们的支持和投票,收藏就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希望你们多多支持,多多打赏,谢谢大家!)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