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亮不准,态度坚决。
苏峻决意举兵反抗,“台下云我欲反,岂得活邪?往者国危累卵,非我不济,狡兔既死,猎犬理自应烹,但当死报造谋者耳”。
由此可见,苏峻叛乱是庾亮不考虑现实情况下实行过于激进的政策所致。
东晋时期,北伐之举时有发生,前有祖逖率领流民独立经营北伐,后有东晋权臣世家大族或力倡北伐之议,或慷慨北伐之行。
咸和八年(333),后赵石勒死,庾亮认为恢复中原的时机已到,遂有“开复中原之谋”。
调兵遣将,进行北伐军事准备。
表请桓宣任都督沔北前锋诸军事、平北将军、司州刺史,镇守襄阳。
又以其弟庾怿任监梁、雍二州诸军事、梁州刺史,镇守魏兴。
弟弟庾翼任南蛮校尉,领南郡太守,镇守江陵。
毛宝任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统领精兵万人戍守邾城。
庾亮自己亲领十万大军,移镇襄阳石头城,为诸军声援。
此外,还派遣偏师进攻蜀中的成汉政权,俘获成汉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
在完成述布置后,又书晋帝,要求北伐。
然朝臣赞同者寥寥无几,加之石虎遣将攻邾城,毛宝、樊峻战死,北伐未及发动便夭折。
不久,庾亮亦忧愤发病而死。
庾亮死后,其弟庾翼为都督,统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假节代亮”,镇武昌。
庾翼都督六州时,为了北伐,一方面安置南渡流民屯田,储存军粮。“诸郡失土荒民数千无佃业,翼表移西阳、新蔡二郡荒民就陂田于浔阳”。
另一方面,庾翼征发所都督六州士庶的奴僮及牛车驴马,引起强烈不满,造成百姓嗟怨。
建元元年(343),庾翼疏请求北伐,并遣使约前燕、前凉同时出兵,合力攻赵。
然庾翼的北伐之议也和庾亮一样,颇遭朝臣反对。庾翼执意而行,率众4万,进驻襄阳,以桓温为前锋小督,领兵入临淮(今江苏盱眙北)。
此时,东晋康帝也同意庾翼北伐,并以翼兄冰“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豫州之四郡军事,领江州刺史,假节,镇武昌,以为翼援”。
于是,庾翼在襄阳大会僚佐,陈兵誓众。
然首战失利,败于丹水。
不久,康帝和庾冰相继病亡。
建元二年(344),庾翼被迫从襄阳退守夏口,但仍然“缮修军器,大佃积谷,欲图后举”。
然第二年七月,庾翼亦染疾病亡,北伐之举遂告终结。
庾氏兄弟的北伐,一次以未得到朝廷同意而罢,一次未及大举行动而终,其失败的原因归根在于北伐的时机不成熟。
庾氏北伐,其所作所为虽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却侵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失去了他们对北伐的支持。
历经多次动乱之后,此时朝廷也愿意偏安一隅,并无恢复中原之志。
在北方,后赵势力依然强大,此时北伐必然失败。
另外,庾氏在北伐过程中在长江沿岸经营的成果,并未使庾氏门第延绵久长,而龙亢桓氏以此为基,在游骤然兴起,取庾氏而代之,驱除庾氏家族的势力,这极大地加速了庾氏门第的衰落过程。
东晋前期是庾氏家族政治的峰巅,是该家族成员建功立业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这个家族文化最辉煌的时期。
但自五世之后,家族文化开始没落,朝中已少见庾氏族人踪迹。
庾氏后世子孙在历史的形象也愈来愈暗淡,文事活动也在急剧衰落。
东晋一朝百余年间,庾氏成员有著述及文事活动者14人,而南朝至隋初170余年,见于史籍的庾氏文人仅8人,且其文化成就也远远不能与东晋时期相比。
尽管在当时的庾氏子孙中也出现过像庾持、庾自直等“好为奇字”的文人学士,但终不是家族发展的主流,他们已无力挽回家族的颓败大势。
五世之后,庾氏家族成员大多文化素质低下,家族文化优势丧失,必然影响到家族政治的发展。
总之,庾氏族人后代子嗣或是短命或是缺乏政治才能,再加家族文化的衰退,导致了政治力量格局的变化,使这个家族走了衰落的道路。
(各位大侠,大家好!每位作家都是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来写作,为了能给大家写出一部精彩的故事情节,你们的支持和投票,收藏就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希望你们多多支持,多多打赏,谢谢大家!)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