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制,地方行政,统属顺序是由:澄城知县→同洲知州→西安府知府→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
知县残暴的搜刮百姓,一门心思的巴结知州;知州自然也向上讨好知府;知府伺候巡抚和布政使。大家再一起舔魏公公。明王朝的地方统治,就是在这群虫豸的公器私用下慢慢崩溃。
当发生民变时。朝廷往往无能低效,反应迟钝。地方各级官员则互相推诿,欺下瞒上。
……
张斗耀重返县衙后,找到了被踩的鼻青脸肿的李巡检。为了保住乌纱帽。两人谋划一番,在汇报公文中隐瞒了曾丢失县城的惨败。
张知县上报知州时,只说是澄城县有饥民作乱。他夸大了人数。表示法外狂徒林飞,裹挟上千乱民冲击县城,被李巡检英勇击退。而张知县体恤饥民,开仓放粮,秋粮全部赈济饥民了,库银则用来招募壮丁。如今林贼仍在城外徘徊,速求州府增援。并且阴恻恻的暗示乱民都是从隔壁白水县蹿过来的。
同州知州马成祥收到公文,看完之后火冒三丈,这一县的秋粮库银没了,今年的考成还怎么完成。他真想砍了这个张斗耀。静下心来,他还是把公文又看了一遍。找来自己的绍兴师爷商议。编写公文,润色一番提报西安府知府。他为了逃避责任,在此公文上又把乱民改成了盗匪,人数增多成两千人。盗匪来源这口黑锅则甩到了隔壁蒲城县(属华州飞地)
西安知府得知消息后,继续往上提报布政使,免不了又润色一番,此时公文中盗匪已为三千,盗匪来源的黑锅则甩去了北面的延安府…
陕西布政使看着公文,有些蛋疼。当看到足足有三千人,震惊的布政使深感靠当地乡兵、巡检已经力有不逮,只能调动军队。而这需要巡抚下令。
他太了解自己的上官了。陕西巡抚胡廷宴属鸵鸟的,要是递上去公文,送信的人很可能会被乱棍打出去。
巡抚大人担心朝廷追查责任,无论什么兵变民变。他从来不管不报,自己不报也不让下面报。
布政使别无他法,把心一横,大笔一挥,提报陕西巡抚。澄城林飞,携盗匪五千人!攻打澄城,请兵剿匪。他掌管一省,盗匪来源倒是甩不动了。
此举终于震到了胡廷宴,纸包不住火,五千盗匪确实需要发兵剿灭了。他下令召集众官。议剿匪事宜。
不多时,大堂之上,被召见的文官武将分列左右,肃立恭候。巡抚胡廷宴到场坐定后,众官按照职位高低,挨个行礼参见。胡廷宴拿出公文,讲述经过后,要求总兵出兵。
陕西总兵习惯性的先吹嘘一句抚台大人高见,随即以不熟悉当地情况为由,让下侧的副总兵分说。
副总兵马上会意。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开始哭惨。只说营中因为欠饷非议不断,几乎都要哗变了,却决口不提出兵事宜。
这下大家都听出来了,这是想着法的来讨饷来了。(主要是将官老爷们也吃不到丘八们的空额了)
表演一番后,副总兵报了个出兵数,找各种借口抬高开拔银和草料银的定额。
布政使和兵备道等文官,均认为这是敲竹杠,自然不依。双方狠狠扯皮一番。
大堂之上,文官服绣着飞禽,武官服绣着走兽。禽兽老爷们官威赫赫,口中却全是狗屁倒灶之事。
诸位老爷们议事许久,疲惫不堪也没个结果。
最终只议定,派遣事发地最近的白水守备,追踪林飞,探听虚实。如发生战事,粮饷由同州承担。其他附近各州县营兵、卫所、屯堡、巡检整顿军备,提高警戒。
澄城民变震动同州。林飞的大名,也随着邸报流传至全陕各处。
……
而此时,有“五千大军”的林飞正带着三十多人翻山跃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