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8章 番外(7)张敬修:不回头的人是我(2 / 2)仙寥首页

“世间许多事,不是看开了,只是接受了,所以一定会有遗憾。”萧若忘又认真地补上一句。

张敬修:“这就是你砍竹子的感悟?”

萧若忘:“不,是我来太和派之前的感悟。”

“那我觉得,你还得继续砍竹子。”

“啊。”

萧若忘没想到,自己刚接触张真人,得到门中师兄弟不敢想象的机缘,却很快被罚去继续砍竹子了。

都怪他多嘴。

只是见到张真人时,他本能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不需要掩饰。

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一般。

还不知道什么叫掩饰。

回去砍竹子时,萧若忘身边多了一个伴。

“你是刚入门的。”

“不,我入门已经一甲子了。”

“那不是很久了,你怎么还在砍竹子。”

“小子,你不知道,太和派的武功,都在竹子里。”

“你怎么知道。”

“你没发现吗,竹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是什么?”

“是空虚。”

“空虚?”

“这也正是太和派武功的要旨。”

“我不觉得,应该是根。”

“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萧若忘拽文道。

他也不知这首诗哪来的,突然冒出来的吧。

“你这么说,也没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

“对了,你叫什么。”

“别你啊、我的,要叫我前辈。”

“好的,前辈。”

“你倒是老实。”

“我只是觉得,没必要在这种事上争论。”

“那我现在告诉你,我叫什么。”

“嗯。”

“我叫张若松。”

“松?”

“因为我就是山里最老的那棵松树。”

“啊。”萧若忘忍不住继续开口:“你是妖魔?”

“错了,我是你前辈。”

“那前辈你一棵松树,怎么来从竹子里学武功?”

“你不知道,竹子太讨厌了。一旦扎根,就容不得别人也扎根,所以我砍竹子是为了了了解它们,然后打败它们。”

“所以前辈参悟出竹子最大的特征就是空虚。”

“不错,这也是太和派武功的特点。”

“先前我觉得前辈说的是好话,现在感觉……”

“感觉什么?”

“似乎不像是好话。”

“那你想的没错,也不算好话。你懂我意思了?”

“空虚,意思是草包?”

“你答对了。”

萧若忘叹了口气:“前辈跟别人也()

是这么说的?”

“当然,我们松树都是挺且直。”

萧若忘:“所以前辈现在还在砍竹子。”

“我说了,不是这个原因。我想去哪就去哪,别人能拦得住我?”

萧若忘将“前辈”提起来。

他张牙舞爪,但是没用。

因为这个自称是松树变化的妖魔,好吧,其实是个小老弟。

身材还是孩童模样呢。

“放下我!”前辈很是生气。

萧若忘笑了笑,然后将他放下。

“你等着。”

第二天,萧若忘见到了一个绿衣女子,拿着一把剑。

与其说是剑,不如说是一根桑枝。

“小松,就是他欺负你?”绿衣女子指着萧若忘,对着孩童前辈说。

“姥姥,就是他。”小松哭着道。

萧若忘一脸古怪。

小孩自称是老前辈,来个少女,又被他叫做姥姥。

不是他脑子有问题,就是小孩的脑子有问题。

“那你用我教的剑法欺负回来吧。”绿衣少女将桑枝递给他。

“好。”小孩兴高采烈地接过桑枝,好似拿着绝世宝剑似的。

啪!

萧若忘没想到,自己第一招都没接住。

桑枝也不快,可是他居然躲不开。

这场较量很持久。

萧若忘每一招都挨了一桑枝。

伤势不重,却很痛。

痛入骨髓。

但是慢慢他也琢磨出门道来。

因为桑枝看似不快,可是出手要击中他那一下,犹如电光石火一般。

这才是“快”的定义。

萧若忘隐隐有所明悟。

如何躲过小孩的桑枝剑法呢?

萧若忘经过一次次的体验,心中有了感悟。

他想象自己是一根空虚的竹子,可以随意摆弄自己。

而桑枝和风一样。

他将桑枝当成风,于是有了入微的清晰感知。

每当风力变大,也是桑枝变快的时候。

萧若忘总能提前预感,然后躲过。

“小子,光是躲可不行。”

小孩出手的速度越来越快。

但是萧若忘却越来越从容了。

因为小孩出手虽然快,可是真正爆发那一下和前面没有本质区别。

萧若忘越是从容,小孩越是焦急。

啪!

终于,萧若忘找到机会,从小孩手里抢到了桑枝。

小孩一下子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前辈,这次我侥幸赢你,实在抱歉。”萧若忘说话时,脸一红,觉得自己又虚伪又自得。

原来他也不是什么君子。

直面内心的丑恶,有种异样的刺激感。

“嗯,不错,你打赢了它,明天跟我打吧。”

“姑娘,你又是谁?”

“打赢了我,再说。”绿衣少女杳杳远去。

小孩没跟上去,而是在原地不动。

萧若忘追上去,忽然间,小孩所在的地方,冒出一株古松,巍峨入云,长在悬崖边上。

原来,绿衣少女居然是踏风而去。

萧若忘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忽然惊觉。

原来对面不知何时多了一座山峰,他居然一点都没感觉到。

太和派其他人似乎也没什么感觉。

()

“不错,接下来跟我学剑吧。”张敬修幽幽地出现在萧若忘身边。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