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两个月前杨赐引用左传上的这句话对刘凡的变法发出预言。
这句话偏激点的说就是人因此而兴,也因此而亡。
其中的“此”,可以说是天子刘宏,可以说是变法,也可以说是执政。
这个时代的秩序就是世家豪强在维护,土地兼并使百姓不得不成为佃农,相当于农奴。
农奴的境遇是悲惨的,他们不仅要帮助豪强种地,还要干一些苦力,甚至成为豪强的家兵,他们的户口全在豪强名下,若朝廷人口统计时豪强不上报这个人,就算人饿死、累死也无人知晓。
屯田制,一条鞭法逼迫豪强解放农奴,让农奴重新耕种国家的土地,纵使不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也能温饱,安居乐业。
就比如以前的刘凡,别看他顶着汉室宗亲,西秦亭侯的称号,在百姓眼中,他就是豪强。
杨赐即便是知道刘凡可能会因此失败消亡,杨赐还是让弘农杨氏支持刘凡变法。
因为杨赐真正的为大汉着想,世受君禄,不忘报恩。一丝机会,他都会尝试。
刘凡细细的品味杨赐之言。
试问?百年不遇的乱世中,谁没有问鼎之心?这句话将刘凡惊到了。
杨赐言浅意深,话语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可谓真知灼见。
问鼎之心,刘凡回到这个时代时,他就萌生了这种心智。
乱世,是就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只要敢拼搏,都有可能留名百世。
请贾诩出山,就是为了他的大业。
他的大业为何?
他想将大汉画成一幅画,一幅如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画。
他想画中的人不管做什么都面带着笑,那种流露内心的笑。
他想反哺自己祖先,不想边境无休无止的出现战争,不想异族的马蹄踏碎华夏的大好河山。
他想后世人的人在面对世界各族时不再自感低人一等,能抬头挺胸,理直气壮。不再有“崇洋献媚”这个词。
“卿有举鼎之力,可有问鼎之心否?”见刘凡不言不语,杨赐依旧慈眉善目的问道,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在他口中是多么平静,自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杨赐达到了这种大境界,自然无所畏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刘凡无回,笑笑吟道。
能救国家,能救百姓,他愿意付出一切。
他也会变,他有夙愿,纵然身不由己,也不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