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7章 夙愿心经(2 / 2)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首页

吠陀法王只是随意看过一眼慧止,竟是直接看穿了其神魂的真实年龄。

那佛宝舍利封印了敖兴的记忆和修为,但却是关于岁月的印痕,最难磨灭。

吠陀法王有些失望。

他能看出,这老和尚明明是好几百岁了。

封魔寺中传出的消息却是只有不到百岁。

其中差距,便是足以决定慧止是否有着成为一名佛子的潜力了。

吠陀法王便是直接吩咐了手下护法。

让慧止修行一正法之后,任命为童子或是香主,随意派去执掌一方教区便是。

慧止婉拒了法王赐予的经书佛法,也没有修行自己脑中的那册古今第一经“菩提心证”。

而是选择了自创一门心法。

夙念心镜经。

以心为镜,映照人世百苦,圆满心中夙愿。

此法分为“母经”以及“子经”。

慧止所修行的,便是母经。

这心经中的子经,修行起来快捷万分。

只是需要采集常人身上的怨念苦楚,便可化作修为。

几乎是能够直达半步阳神真君,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母经,则是取子经修行者的总和。

甚至可以说,母经修行者,可以在一瞬间剥夺子经修行者的全部修为。

占据为所有。

不仅如此,被剥夺去了修为的子经修行者。

全身神魂也将会化作怨念八苦,供慧止吸收。

但凡是子经的修行者,几乎就等同于变成了慧止修行路上的供养者。

此恶毒经文,乃是慧止阅尽了封魔寺中百篇关于心魔的经文,方才得以创出。

但凡修行子经者,自己就会化作其内心心魔。

吞噬尽其一切!

凝聚了功体之后,慧止便在派遣中走马上任。

他直接被空降到了一处名为“圆教”的势力中,充当教主身份。

圆教信奉慈悲圆满娘娘,其主神职乃是送子。

故信徒广而多。

慧止以其对人心的洞彻,只是花了数月时间便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并且降服了圆教中另外两位同为阳神真君的副教主,且都以他马首是瞻。

慧止便是借助着职务便利,顺利地将自己的夙愿心经子经铺散开来。

并且宣称,此法乃是佛陀亲传。

可化人间百苦。

一时之间,不止是教中弟子,就连外面的俗世贵人世家,也都愿意花费大代价,学习此法。

毕竟但凡是学过此经的弟子,几乎都是能够化去自己的所有苦楚。

病痛、与家人的伤别离,求之而不得,憎与怨……

凡此种种,但凡修行了夙愿心经,便是皆如浮云飘过罢了。

当时有明眼的读书人看出。

此心法颇有沙门风范,只是劝人出家,斩断俗世,但却没有从根本问题上解决问题。

于是他便提出。

这心经抹去的,不过是人自己的痛苦。

但却没有真正改变自己身体上的病痛,没有改变家人的逝世。

此番言论才刚发出的第二日,这读书人便是从这世上消失了。

不论是何人,也都几乎是忘却了此人和所发表的言论。

圆教所在的周围万里,几乎是陷入了狂欢。

所有的人,不论是否有过修行。

他们皆没有任何的痛苦,并且认为,即便是死去,也是幸福万分,没有困苦的。

即便如此,圆教教主“慧止”的声名,却也不显。

似乎没有人知晓,这夙愿心经似乎就是凭空冒出。

一夜之间,便是所有的人都开始修行了。

并且此经还如星星之火,不断向外扩散。

仅仅是半年时间,慧止便感觉自己神魂圆满。

几乎是可以立刻冲击六境尊者的境界了。

只是出于某种预感,他没有继续提升自己的修为。

而是继续向外扩张教区,将子经修行者的人数,也不断扩大。

又过了一年时间,子经修行者的人数已破三千万。

每日被子经汲取化入慧止神魂的怨念,也是海量。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

轮转道隐约得知了圆教中所发生的的变故,但却也并没有太过重视。

只是派遣了一呼图克图前来调查此事。

也就是预备佛子。

好巧不巧,来此调查之人,也正好是毕钵罗。

毕钵罗在见到慧止的一瞬间,凭借自己所修行的菩提心证之敏感。

他直接就认出了慧止的身份。

他万分惊讶,但却又觉得理所当然。

以慧止对于经书的理解,以及对佛的崇尚。

他能够有这样一日,是毕钵罗丝毫不觉意外的。

听闻慧止乃是以理入道,他更觉正常。

见到了慧止,毕钵罗也忘记了自己来此的事情。

他没有认真调查。

只是随意逛了几圈,发觉圆教信徒皆是美满,修为也都不差。

身上的气息,也皆是正宗的佛法气息,便是点了点头,随即汇报了上去。

他作为预备佛子,平日倒是闲来无事。

便是打算直接暂居圆教,同慧止做个伴。

按照他所言,摩诃城的那些家伙都是了无生趣。

不如和熟人搭个伴。

慧止没有反对,也没有同意。

毕钵罗便是自觉慧止默认,便主动留下来了。

只是初来此数月,他尚不觉得什么奇怪。

只是数月过去,他便是发觉到了。

这些圆教信徒,竟是无一会因为资源分配,或是其他矛盾从而吵架。

要知晓,即便是在摩诃城内,也有着大量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便会有争纷。

但圆教,却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和谐相处,不见任何争吵。

毕钵罗慧心初现,便是将此事记在心中。

此时的他,年龄尚且不大。

只是相信慧止,并潜意识觉得慧止是以佛经治世,方才如此。

但他在此处待的时间长了,便是不由感到有些怪异了。

即便是受伤患病,那些人的脸上……竟也都是笑容吗?

毕钵罗有些毛骨悚然。

他曾见过,一僧人离世,但嘴角却是微笑。

若其自然死亡,要前往西方极乐,那情绪高兴便是寻常。

可这僧人,却是被野外妖兽伤了,而殒命。

死前伤口极其凄惨,如何都不能是这般喜悦神色。

毕钵罗觉得,自己可能有必要去找慧止了解一番真相了。